水利建设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67139发布日期:2023-06-28 11:1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水利建设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护岸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建设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1、护岸是河道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域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纽带,传统护岸结构在保护河岸不被冲刷的同时,也阻断了水域-陆域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使得滨岸生物栖息地丧失,动植物难以在此生存繁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进而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水生生境。

2、因此为起到对河岸保护的作用下,应当尽可能使得营养土能够堆积在河岸上,同时对水流冲击具备良好的释能作用。

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cn209923870u,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岸圆筒型构件,包括筒体,在所述筒体内设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所述筒体内的空间分隔成前后两个空腔,前腔作为人工鱼巢靠近水体,所述人工鱼巢内部为空腔、上下口是敞开的、边壁上设有多个透空消能孔;后腔靠近岸坡。也公开了采用上述构件堆砌的护岸结构,

4、上述护岸结构构件采用圆柱体、相互错位堆砌的结构,构件间缺少配合结构,会一定程度影响构件整体的强度,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利建设护岸结构,构件间相互配合,保证护岸整体具有良好的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水利建设护岸结构,包括呈阶梯状错位堆叠的若干构件,构件设置于护底上方,并靠近岸坡设置,并在岸坡和堆叠的构件间设置回填土;构件的上下部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用于堆叠时上下相邻构件间嵌合连接,隔板与构件的上部、下部均预留有一定的间隙。

4、进一步的,护底采用雷诺护垫。

5、进一步的,构件呈中空且上下贯通设置。

6、进一步的,在构件中部成型有隔板,将构件内的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前腔靠近水体设置。

7、进一步的,在构件对应前腔部分开设若干通孔。

8、进一步的,构件前腔呈弧形状,后腔内则填充填土。

9、进一步的,隔板整体设置为内凹状。

10、进一步的,隔板朝向后腔内凹设置。

11、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在构件上下部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用于堆叠时上下相邻构件间嵌合连接,增加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在经过水流冲击时,稳定性更佳,显然,隔板与构件的上部、下部均预留有一定的间隙,以预留处配合的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建设护岸结构,包括呈阶梯状错位堆叠的若干构件,构件设置于护底上方,并靠近岸坡设置,并在岸坡和堆叠的构件间设置回填土;其特征在于:构件的上下部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用于堆叠时上下相邻构件间嵌合连接,隔板与构件的上部、下部均预留有一定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建设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护底采用雷诺护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建设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构件呈中空且上下贯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建设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构件中部成型有隔板,将构件内的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前腔靠近水体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建设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构件对应前腔部分开设若干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利建设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构件前腔呈弧形状,后腔内则填充填土。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利建设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板整体设置为内凹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利建设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隔板朝向后腔内凹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建设护岸结构,包括呈阶梯状错位堆叠的若干构件,构件设置于护底上方,并靠近岸坡设置,并在岸坡和堆叠的构件间设置回填土;构件的上下部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用于堆叠时上下相邻构件间嵌合连接,隔板与构件的上部、下部均预留有一定的间隙。本技术在构件上下部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用于堆叠时上下相邻构件间嵌合连接,增加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在经过水流冲击时,稳定性更佳,显然,隔板与构件的上部、下部均预留有一定的间隙,以预留处配合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王强,朱元杰,王雨,朱明,王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千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