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护桩和护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1146发布日期:2023-08-20 18:5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护桩和护堤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支护桩领域或者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护桩和护堤。


背景技术:

1、预应力混凝土桩具有桩身承载力高、质量稳定、经济高效、耐久性能好、现场环保等优点,主要应用于基础工程的建设,受竖向荷载的作用,近年来逐步被用于水利水运、边坡及基坑围护的支挡工程中,涉水工程中应用时,具有无需截流围堰、挖填方和湿作业量小的特点,相比传统挡土墙综合经济优势明显。

2、目前,在支档工程中常用的预应力混凝土桩包括波浪桩、平板桩等,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3、如波浪桩等无灌浆槽的支护桩在施工时,由于地质、施工设备等原因,多数情况下桩与桩间均存在一定的缝隙,为防止桩后土体流失,故一般需在墙后铺设土工布,除填土坡外,其余均需要在桩后开挖至前沿泥面标高以下,而后沿桩身通长铺设土工布,之后再回填压实,施工费时费力;

4、如平板桩等有灌浆槽的支护桩,由于垂直度、桩位偏差等施工误差,其凹槽易发生错位,导致无法灌浆,且采用灌浆的方式,会隔断河道水体和地下水的交互,对局部生态内循环有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护桩和护堤,通过在所述支护桩挡土侧的桩身一端上设有不小于挡土高度的凹槽,挡土侧的所述桩身的另一端为平口,这样可以在支护桩挡土侧形成填充空腔,方便在填充空腔内填充反滤材料,通过反滤材料构成的柔性反滤层,在后方土体压力下,可使其自然贴合桩身接缝,达到自适应的效果,有效防止土颗粒流失。而且柔性反滤结构对沉桩偏差的适应性强。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3、一种支护桩,在所述支护桩挡土侧的桩身一端上设有不小于挡土高度的凹槽,挡土侧的所述桩身的另一端为平口;所述桩身一端横截面的凹槽为折线形,所述折线形凹槽包括凹槽边和过渡边,所述凹槽边与所述桩身的底边通过过渡边连接,这样可以在支护桩挡土侧形成填充空腔,方便在填充空腔内填充反滤材料。

4、进一步,所述凹槽边与水平向轴线夹角不小于底边与水平向轴线夹角,其目的在于方便生产的支护桩脱模;此外还可以方便填充物的安装,填充物包括塞块、土工席垫等。

5、进一步,挡土侧的桩身一端的所述凹槽顶部设有凹槽挡板,所述凹槽挡板与桩身一端的端板连接,一方面可以保护挡土侧的桩身侧面防止在打桩过程中造成桩身侧面的破损,另一方面凹槽挡板方便与限位板连接。

6、一种护堤,若干所述的支护桩并排连接,且相邻所述支护桩的凹槽形成填充空腔;所述填充空腔内填充反滤材料。

7、进一步,所述反滤材料为土工布包裹的碎石或者土工布包裹土工席垫或者土工席垫与碎石混合料。

8、进一步,所述填充空腔的外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端板或凹槽挡板连接。

9、进一步,相邻所述支护桩的凹槽外侧分别设有限位板,且相邻所述支护桩上限位板的高度相同或相异。

10、进一步,所述反滤材料为土工布包裹土工席垫时,土工布的尺寸大于土工席垫宽度。

11、进一步,当反滤材料为土工布包裹碎石时,在土工布做成的底筒状反滤袋内通过送料管输送碎石。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护桩,通过在所述支护桩挡土侧的桩身一端上设有不小于挡土高度的凹槽,挡土侧的所述桩身的另一端为平口,所述桩身一端横截面的凹槽为折线形,这样可以在支护桩挡土侧形成填充空腔,方便在填充空腔内填充反滤材料。

14、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堤,邻所述支护桩的凹槽形成填充空腔;所述填充空腔内填充反滤材料,通过反滤材料构成的柔性反滤层,在后方土体压力下,可使其自然贴合桩身接缝,达到自适应的效果,有效防止土颗粒流失。而且柔性反滤结构对沉桩偏差的适应性强。

15、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堤,所述反滤材料为土工布包裹的碎石或者土工布包裹土工席垫或者土工席垫与碎石混合料,相比以往通长铺贴土工布,节约材料用量,且填充碎石或土工席垫,透水性更好,保证内外水体交换。

16、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堤的施工方法,无大面积开挖作业,简化了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在填充空腔内填充反滤材料采用送料管将碎石送入反滤袋内,防止填料高度大,对土工布造成损伤。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护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护桩挡土侧的桩身(1)一端上设有不小于挡土高度的凹槽(2),挡土侧的所述桩身(1)的另一端为平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边(2-1)与水平向轴线夹角不小于底边(1-1)与水平向轴线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桩,其特征在于,挡土侧的桩身(1)一端的所述凹槽(2)顶部设有凹槽挡板(3),所述凹槽挡板(3)与桩身(1)一端的端板(4)连接。

4.一种护堤,其特征在于,若干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支护桩并排连接,且相邻所述支护桩的凹槽形成填充空腔(5);所述填充空腔(5)内填充反滤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材料为土工布包裹的碎石或者土工布包裹土工席垫或者土工席垫与碎石混合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空腔(5)的外侧设有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6)与端板(4)或凹槽挡板(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堤,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支护桩的凹槽外侧分别设有限位板(6),且相邻所述支护桩上限位板(6)的高度相同或相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材料为土工布包裹土工席垫时,土工布的尺寸大于土工席垫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堤,其特征在于,当反滤材料为土工布包裹碎石时,在土工布做成的底筒状反滤袋内通过送料管输送碎石。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护桩和护堤,在所述支护桩挡土侧的桩身一端上设有不小于挡土高度的凹槽,挡土侧的所述桩身的另一端为平口;所述桩身一端横截面的凹槽为折线形,所述折线形凹槽包括凹槽边和过渡边,所述凹槽边与所述桩身的底边通过过渡边连接,这样可以在支护桩挡土侧形成填充空腔,方便在填充空腔内填充反滤材料。本技术在支护桩挡土侧形成填充空腔,方便在填充空腔内填充反滤材料,通过反滤材料构成的柔性反滤层,在后方土体压力下,可使其自然贴合桩身接缝,达到自适应的效果,有效防止土颗粒流失。而且柔性反滤结构对沉桩偏差的适应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葛明明,金忠良,于碧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