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岸挡墙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0778发布日期:2023-10-14 13:1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岸挡墙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用于河岸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河岸挡墙体系。


背景技术:

1、目前,在修建河岸时,经常会受到建设用地宽度、施工开挖时周边构筑物保护、管线和地下结构物冲突、以及自身结构安全等条件限制,导致河岸修建困难,且为了扩大河道或排洪渠道净宽,提升行洪排涝过流能力,目前多采用直立的悬臂式挡堵墙结构,且现有的悬臂式挡堵墙结构对河床地基的承载力要求较高,地基处理费用高,建设时开挖宽度大,且建成后对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影响较大,还会阻断河道与河岸之间的水体交换,导致挡墙脚硬化,植物难以生长,河床绿化缺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河岸挡土墙体系,其能够降低对河床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且利于植物生长。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河岸挡墙体系,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墙体,所述墙体位于土体和水体之间,所述墙体的厚度由顶端至底端逐渐变大,所述墙体靠近水体的一侧为斜坡,所述墙体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河滩底部,所述底板的近端沿水平方向向土体内延伸,所述底板的远端沿水平方向向河床中心延伸,土体底部设有透水层,所述墙体的底端延伸至透水层,所述墙体的底部设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将透水层和河道内的水体相连通。

4、优选的,所述底板近端的顶部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位于土体、墙体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碎石层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碎石层上设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设在所述碎石层和土体之间。

6、优选的,所述墙体上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孔的上方。

7、优选的,所述底板近端的厚度由远端至近端逐渐减小。

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向河床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设在所述底板的远端。

9、优选的,所述底板远端的顶部设有石块,所述石块位于所述墙体和所述底板之间,相邻所述石块之间设有沙土。

10、优选的,土体上方设有人行道,所述墙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人行道相连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人行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与所述墙体相连,另一端向远端延伸。

11、优选的,所述支撑平台的顶端设有围栏,所述围栏位于所述支撑平台的远端。

12、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该河岸挡墙体系通过墙体上斜坡的设置使底板的整体受力更加均匀,降低对河床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节省对河床地基的处理费用,使底板伸入土体内的长度减小,增加了土体底部的空间利用率,在墙体上设置第一排水孔,将透水层和河道内的水体相连通,排水孔使水体和透水层相互连通,形成互为补排关系的水力联系,使水体交换便利,利于植物生长,该河岸挡墙体系在优化挡墙结构受力的同时,提升了河岸的生态景观效果,在雨洪期间,河道水内水体的水位高时,水体通过排水孔渗入土地,补充沿线地下水,雨后河道内水体的水位降低,土体内沿线的地下水向河道内补给供水。

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河岸挡墙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墙体,所述墙体位于土体和水体之间,所述墙体的厚度由顶端至底端逐渐变大,所述墙体靠近水体的一侧为斜坡,所述墙体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河滩底部,所述底板的近端沿水平方向向土体内延伸,所述底板的远端沿水平方向向河床中心延伸,土体底部设有透水层,所述墙体的底端延伸至透水层,所述墙体的底部设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将透水层和河道内的水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挡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近端的顶部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位于土体、墙体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碎石层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岸挡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上设有土工布,所述土工布设在所述碎石层和土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挡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上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孔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挡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近端的厚度由远端至近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挡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向河床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设在所述底板的远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挡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远端的顶部设有石块,所述石块位于所述墙体和所述底板之间,相邻所述石块之间设有沙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岸挡墙体系,其特征在于:土体上方设有人行道,所述墙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人行道相连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人行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与所述墙体相连,另一端向远端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岸挡墙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的顶端设有围栏,所述围栏位于所述支撑平台的远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河岸挡墙体系,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墙体,所述墙体位于土体和水体之间,所述墙体的厚度由顶端至底端逐渐变大,所述墙体靠近水体的一侧为斜坡,所述墙体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河滩底部,所述底板的近端沿水平方向向土体内延伸,所述底板的远端沿水平方向向河床中心延伸,土体底部设有透水层,所述墙体的底端延伸至透水层,所述墙体的底部设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将透水层和河道内的水体相连通,该河岸挡墙体系在优化挡墙结构受力的同时,提升了河岸的生态景观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蔡剑波,刘文辉,霍晓辉,张茂诚,刘也萍,许辰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