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6861发布日期:2024-01-06 22:5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或完工后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或抗浮不足的情况多有发生,需在既有建筑中后补锚杆静压桩处理控沉或抗浮。如在未覆土的地下车库中后补锚杆静压桩,常规压桩反力是单桩承载力的1.5-2倍,由于未覆土的地下车库或单层车库结构自重小于压桩反力,因此需要进行配置。传统堆载配重法,在既有地库上部或内部堆载均不合适,若在地下室顶板面堆载则可能引起顶板结构裂缝,影响结构后续使用;若地库内底板面堆载则因受层高及空间影响无法采用大型机械进行配重块的吊装安放,人工安放配重块效率低、安全性差,即使堆载完成也会导致压桩工作面非常狭窄,设备及桩体运输困难、设备安拆困难。

2、基于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技术方案,以用于解决利用建筑物上部结构自重提供压桩反力不足时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补桩的问题。

2、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包括:

3、立柱连接件,所述立柱连接件配合安装于补桩部位立柱顶部;

4、底板连接件,所述底板连接件配合安装于底板的邻边跨柱脚处;以及

5、斜拉索,所述斜拉索倾斜设置并连接于立柱连接件与底板连接件之间。

6、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连接件为抱箍结构,其环抱于立柱外。

7、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连接件与立柱之间设置结构胶。

8、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连接件上固定连接上连接臂,所述斜拉索的上端与上连接臂连接并通过螺帽锁紧。

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连接件通过锚栓与底板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连接件上固定连接下连接臂,所述斜拉索的下端与下连接臂连接并通过螺帽锁紧。

11、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臂为倒u形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斜拉索和底板连接件有两组,两组分设于立柱连接件两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的斜拉索配重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可重复利用,能够提高施工机械的周转率,节约了项目机械成本;

15、2)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施工时不受场地空间限制,在既有建筑地下室空间及层高受限的情况下,可替代传统堆载配重法并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因素,易于施工,解决了既有建筑内锚杆静压桩压桩反力不足的难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连接件(1)为抱箍结构,其环抱于立柱(2)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连接件(1)与立柱(2)之间设置结构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连接件(3)通过锚栓(6)与底板(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臂(300)为倒u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索(5)和底板连接件(3)有两组,两组分设于立柱连接件(1)两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斜拉索配重装置,包括立柱连接件、底板连接件及斜拉索,所述立柱连接件配合安装于补桩部位立柱顶部,所述底板连接件配合安装于底板的邻边跨柱脚处,所述斜拉索倾斜设置并连接于立柱连接件与底板连接件之间。本技术的施工方法不受场地空间限制,在既有建筑地下室空间及层高受限的情况下,可替代传统堆载配重法并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因素,易于施工,解决了既有建筑内锚杆静压桩压桩反力不足的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润财,王擎忠,张林波,陈军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