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7821发布日期:2023-09-16 23:5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船闸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船闸是指“通航建筑物”的一种,借助灌水或泄水来调整船闸闸室水位,使船舶在上、下游水位之间作垂直升降,从而克服航道中的集中水位差。船闸主要由上闸首、闸室、下闸首以及上下游引航道组成,引航道内布置导航与靠船建筑物以方便船舶进出闸。

2、目前随着国内水运的蓬勃发展,船舶日益大型化发展,已建一线船闸通过能力及闸室尺寸不能满足运量增长和船舶大型化发展需求,需建造复线船闸以解决一线船闸等级偏低与航运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受场地限制条件,同时为便于一二线船闸运行管理方便,复线船闸往往紧邻一线船闸,这就带来复线船闸施工时场地不具备放坡开挖和设置斜坡式围堰条件;其次一线船闸与复线船闸等级不同,引航道内会产生灌泄水影响,需在引航道内设置隔流建筑物,现场场地不具备斜坡式隔流堤设置条件,需设置直立式隔流墙。

3、现有技术中,无论是直立式基坑支护,还是直立式围堰以及直立式隔流墙,造价均较高;为降低工程造价,传统施工方法往往以牺牲一线船闸通航为代价采用斜坡式结构,或者部分采用斜坡式结构部分采用直立式结构,未能实现永临结合,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有着结构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投入成本低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永临结合的思想,可同时解决复线船闸建设中所产生的深基坑支护、直立式高大围堰、施工期道路、直立式隔流墙的施工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包括承台板,所述承台板的底面设置有前排地连墙与后排灌注桩,所述前排地连墙与后排灌注桩嵌入承台板的长度不小于10cm,所述前排地连墙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构成基坑侧面的贴面结构,所述承台板的顶面设置有前排立墙和用于挡水的后排立墙,所述前排立墙上设置有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入口处设置有反滤包,所述前排立墙和后排立墙之间设置有回填土,所述回填土的顶面设置有路面结构。

3、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承台板对结构部件进行连接和支撑,前排地连墙、后排灌注桩需与承台板保证足够的嵌入的连接长度,从而刚性连接形成框架整体结构,共同抵抗外部荷载,设置贴面结构来保证构成隔流墙时表面的光滑程度、地连墙的垂直度,提高耐水流冲刷的能力,承台板的顶面设置后排立墙可用于阻挡水流,在前排立墙上设置开口向下的排水管从而将回填土里面的积累的雨水及时排出,减少前排立墙、后排立墙受到的横向压力,设置反滤包防止排水管堵塞,通过回填土对前排立墙、后排立墙的内侧进行加固,提高水压承受能力,回填土顶面设置路面结构作为施工期道路,同时前、后排立墙及回填土作为隔流墙的上部结构。所述排水管应预埋于前排立墙内,排干回填土内积水,减小前排立墙水平压力。

4、本方案中垂直支护结构可实现功能多元化,同时兼做船闸施工期基坑支护、施工期道路、施工期围堰以及船闸运行期引航道隔流墙,实现永临结合,有效降低船闸建设投资。所述前排地连墙、后排灌注桩以及承台形成一个整体框架结构,有效增强其承载能力,前排地连墙深入不透水层作为防渗体。所述贴面结构通过插筋固定于前排地连墙上,可改善前排地连墙施工后表面粗糙问题。前后排立墙之间回填土并设置路面结构,作为施工期道路。

5、进一步的,所述前排地连墙分幅设置,单幅长度4-6m,相邻前排地连墙之间设置地连墙接头。

6、通过分幅设置前排地连墙,沿航道方向单幅的长度4-6m,方便施工,设置地连墙接头,保证连接强度。

7、进一步的,相邻承台板间、相邻前排立墙间、相邻后排立墙间均设有结构缝,所述结构缝与地连墙接头错开布置。

8、错开布置,保证结构整体刚度。

9、进一步的,所述后排立墙和承台板临水侧的结构缝内设置止水铜片。

10、通过在临水侧的结构缝内设置止水铜片保证止水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路面结构的两侧设置有防撞护栏。

12、作为施工期车辆行驶防撞装置。

13、进一步的,所述贴面结构与前排地连墙之间通过插筋连接,前排地连墙深入到不透水层。

14、可改善前地连墙施工后表面粗糙问题,深入到不透水层,避免渗水。

15、进一步的,所述承台板底面高程高出枯水期施工水位0.5m以上。

16、保证承台板底部结构的干地施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使用永临一体化的结构,可同时解决深基坑支护、直立式高大围堰、施工期道路、直立式隔流墙的施工问题,通过调整立墙高度可满足围堰及引航道隔流墙使用要求,即可以作为围堰也可以作为隔流墙;施工期实现围堰功能,使用期实现隔流墙功能,具备多种结构的功能,又节约了工程投资;

19、2、垂直支护结构通过承台板将前排地连墙、后排灌注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前排地连墙直接承受水平力,但由于后排布置桩基,将形成卸荷拱作用,以及设置排水管,可有效减少水平压力,其次后排桩及承台对前排地连墙有锚拉作用,可有效减少前排地连墙位移,使结构安全可靠;

20、3、承台板上设置前、后排立墙,可通过调节立墙高度以适应围堰及隔流墙使用高度要求;前后排立墙中间回填土顶面设置路面结构,可作为施工期道路,且对施工场地要求低,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小,施工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板,所述承台板的底面设置有前排地连墙与后排灌注桩,所述前排地连墙与后排灌注桩嵌入承台板的长度不小于10cm,所述前排地连墙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构成基坑侧面的贴面结构,所述承台板的顶面设置有前排立墙和用于挡水的后排立墙,所述前排立墙上设置有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入口处设置有反滤包,所述前排立墙和后排立墙之间设置有回填土,所述回填土的顶面设置有路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地连墙分幅设置,单幅长度4-6m,相邻前排地连墙之间设置地连墙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承台板间、相邻前排立墙间、相邻后排立墙间均设有结构缝,所述结构缝与地连墙接头错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立墙和承台板临水侧的结构缝内设置止水铜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的两侧设置有防撞护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面结构与前排地连墙之间通过插筋连接,前排地连墙深入到不透水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板底面高程高出枯水期施工水位0.5m以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的船闸桩墙组合式垂直支护结构,包括承台板,所述承台板的底面设置有前排地连墙与后排灌注桩,所述前排地连墙与后排灌注桩嵌入承台板的长度不小于10cm,所述前排地连墙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构成基坑侧面的贴面结构,所述承台板的顶面设置有前排立墙和用于挡水的后排立墙,所述前排立墙上设置有若干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入口处设置有反滤包,所述前排立墙和后排立墙之间设置有回填土,所述回填土的顶面设置有路面结构;本技术有着结构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投入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卜美飞,孙保虎,丁德斌,欧阳飞,杨洪祥,胡峰军,胡开菊,张信伟,章金河,石从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