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68451发布日期:2023-07-23 23:3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测斜管,特别是涉及一种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


背景技术:

1、测斜管是埋入边坡土体内,以辅助监测土体位移情况的一种管体。

2、现有技术中的测斜管大都采用人工灌砂法,即将测斜管间隙配合的插设至测斜孔内,此后人工向测斜管外壁与测斜孔内壁的间隙处倾倒黄砂,以填满测斜管外壁与测斜孔内壁的间隙处,使得测斜管与土体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于监测边坡内部土体的位移情况。

3、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黄砂堆积后内部的孔隙较多,因此在黄砂填充完毕后,仍然难以保持测斜管外壁与测斜孔内壁间隙处的密实,导致深层边坡位移监测数据无法正确反应边坡的实际位移,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其能够在灌砂时使测斜管外壁与测斜孔内壁的间隙处的黄砂更加密实。

2、一种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包括振捣装置、承砂器和支架;所述承砂器环绕测斜管的上部设置,其下部位于测斜管与测斜孔之间,所述支架设置于承砂器的外部,用于支撑振捣装置,所述振捣装置设置于测斜管的顶部,其端部与支架连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的一种优选,所述振捣装置包括振捣支架和振捣器,所述振捣支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十字状,其端部设置有折弯,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的底部,其上部与第一连接部固接,其下部与测斜管套接,所述振捣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的端部。

4、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的一种优选,所述振捣器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提供动力。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的一种优选,所述承砂器呈漏斗状,其底部的内径大于测斜管的外径,外径与测斜孔的孔径相同。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的一种优选,所述支架呈空心圆柱状,其直径大于测斜孔的孔径和承砂器直径最大处的外径。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中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的一种优选,还包括抱箍,其设置于第二连接部的下部。

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通过振捣装置、承砂器和支架相互配合,利用砂受振动液化的原理,便于黄砂灌入测斜管外壁与测斜孔内壁之间的间隙处,同时振捣装置带动测斜管振动,使得黄砂较为密实,从而使得测斜管稳固的插设在测斜孔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捣装置(1)、承砂器(2)和支架(3);所述承砂器(2)环绕测斜管的上部设置,其下部位于测斜管与测斜孔之间,所述支架(3)设置于承砂器(2)的外部,用于支撑振捣装置(1),所述振捣装置(1)设置于测斜管的顶部,其端部与支架(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装置(1)包括振捣支架(11)和振捣器(12),所述振捣支架(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呈十字状,其端部设置有折弯,所述第二连接部(112)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1)的底部,其上部与第一连接部(111)固接,其下部与测斜管套接,所述振捣器(12)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1)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捣器(12)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提供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砂器(2)呈漏斗状,其底部的内径大于测斜管的外径,外径与测斜孔的孔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呈空心圆柱状,其直径大于测斜孔的孔径和承砂器(2)直径最大处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抱箍(4),其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12)的下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测斜管自密实填砂装置,包括振捣装置、承砂器和支架;所述承砂器环绕测斜管的上部设置,其下部位于测斜管与测斜孔之间,所述支架设置于承砂器的外部,用于支撑振捣装置,所述振捣装置设置于测斜管的顶部,其端部与支架连接。本申请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通过振捣装置、承砂器和支架相互配合,利用砂受振动液化的原理,便于黄砂灌入测斜管外壁与测斜孔内壁之间的间隙处,同时振捣装置带动测斜管振动,使得黄砂较为密实,从而使得测斜管稳固的插设在测斜孔中。

技术研发人员:祝志恒,刘仕顺,李清,刘浩,李佩峻,黄迎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交科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