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锥井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8189发布日期:2023-11-30 02:0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锥井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沉锥井桩,具体为一种沉锥井桩。


背景技术:

1、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人口踊入城市,城市的规模和域界不断扩大,城市化的进程一日千里。我们在享受繁荣的同时,也正经受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带来的后果,一方面城市人口激增,生活垃圾也剧增,与此同时需要处理填埋大量垃圾,而因垃圾产生的沼气需要安全收集并处理,回收的沼气可以当作燃料直接使用,也可以用于发电。沼气收集系统包括沼气收集井、集气管道、储气罐、气体收集泵站等,沼气收集井是收集系统中的关键一环,在垃圾填埋后,需要选择合适位置进行开设收集井,需要用到沉锥井桩,对收集井进行支撑释放和对接收集沼气,现有沉锥井桩,不便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快速装配,影响施工操作效率,同时不便根据需要对接收集管道和监控,影响安全操作,比如公告号为cn210797537u的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的公开的一种垃圾填埋场沼气收集井施工用沉锥井桩,主要涉及垃圾填埋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桩盖、桩筒、桩头,所述桩筒为空心管状,支架一端连接环形隔板.另一端连接中心轴,在环形隔板和中心轴之间设有网架体,在网架体上设有进气孔,在网架体内设有滤网,网架体与滤网之间填充石英石隔层,桩筒收集圾填埋场地下沼气,在网架体与滤网之间填充石英石隔层,使得出气顺畅,有效避免了多孔收集管被渗滤液埋没,环形隔板能够隔开垃圾层,使得网架体上的进气孔通畅,沼气经过桩筒中心轴处的空心管,在外部抽风机的作用下,由桩盖进入沼气处理系统,因此可知现在的垃圾填埋场沼气收集井施工用沉锥井桩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现有装置:1、不便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快速装配,影响施工操作效率;2、不便根据需要对接收集管道和监控,影响安全操作。因此亟需一种沉锥井桩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锥井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装置:1、不便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快速装配,影响施工操作效率;2、不便根据需要对接收集管道和监控,影响安全操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锥井桩,包括沉锥壳体和内腔,所述沉锥壳体内部开设有内腔,且沉锥壳体底部呈锥状,所述沉锥壳体内部设置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包括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固定在沉锥壳体内部上端,所述上支撑架内部插设有上转柱,所述上转柱下部螺纹套设有上套盘,所述上套盘侧边铰连有上顶杆,所述上顶杆远离上套盘的一端贯穿插设在沉锥壳体侧壁,所述沉锥壳体外壁表面固定有外套,所述外套上端固定在圆板下表面,所述圆板固定在沉锥壳体上部侧壁,所述沉锥壳体顶部设置有对接结构。

3、优选的,所述上转柱下端固定有中块,所述中块下端固定有下转柱,所述下转柱表面螺纹套设有下套盘,所述下套盘侧边铰连有与上顶杆一样的下顶杆,且下顶杆贯穿插设在沉锥壳体侧壁下部,所述下转柱表面螺纹与上转柱表面螺纹呈相反设置。

4、优选的,所述沉锥壳体侧壁开设有与下顶杆和上顶杆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壁固定有海绵套,所述下转柱下端插设在下支撑架内部,所述下支撑架固定在沉锥壳体内部下端,所述下转柱与上转柱表面均固定有限位片和限位圈,且限位圈位于靠近螺纹的一端。

5、优选的,所述外套内部表面固定有垫片,所述上转柱顶部固定有扭盘,所述圆板下表面固定有紧固齿。

6、优选的,所述对接结构包括对接帽,所述对接帽螺纹连接在沉锥壳体顶端,所述对接帽顶部固定连接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上方连接固定有对接阀,所述对接管左侧固定连接有压力组件。

7、优选的,所述对接帽内部顶部固定有内密封圈,所述沉锥壳体顶端侧壁表面固定有与对接帽下端对应的外密封垫。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该沉锥井桩设置有装配结构,在上支撑架的支撑下,便于通过转动上转柱带动上套盘移动,使得上套盘拨动上顶杆从沉锥壳体侧壁伸出,使得沉锥壳体便于快速固定装配在收集井内部,使得沉锥井桩内部快速装配固定,便于后续收集使用,通过此设计,提高了沉锥井桩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10、该沉锥井桩设置有对接结构,在对接帽的螺纹连接下,便于通过对接管和对接阀进行管道的对接释放控制,同时便于通过压力组件进行内部压力监控,便于操作安全,使得收集沼气时更加便捷高效,通过此设计,提高了沉锥井桩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沉锥井桩,包括沉锥壳体(111)和内腔(11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锥壳体(111)内部开设有内腔(112),且沉锥壳体(111)底部呈锥状,所述沉锥壳体(111)内部设置有装配结构(2),所述装配结构(2)包括上支撑架(211),所述上支撑架(211)固定在沉锥壳体(111)内部上端,所述上支撑架(211)内部插设有上转柱(212),所述上转柱(212)下部螺纹套设有上套盘(213),所述上套盘(213)侧边铰连有上顶杆(214),所述上顶杆(214)远离上套盘(213)的一端贯穿插设在沉锥壳体(111)侧壁,所述沉锥壳体(111)外壁表面固定有外套(215),所述外套(215)上端固定在圆板(216)下表面,所述圆板(216)固定在沉锥壳体(111)上部侧壁,所述沉锥壳体(111)顶部设置有对接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锥井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柱(212)下端固定有中块(217),所述中块(217)下端固定有下转柱(218),所述下转柱(218)表面螺纹套设有下套盘(219),所述下套盘(219)侧边铰连有与上顶杆(214)一样的下顶杆(220),且下顶杆(220)贯穿插设在沉锥壳体(111)侧壁下部,所述下转柱(218)表面螺纹与上转柱(212)表面螺纹呈相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锥井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锥壳体(111)侧壁开设有与下顶杆(220)和上顶杆(214)对应的通孔(221),所述通孔(221)内壁固定有海绵套(222),所述下转柱(218)下端插设在下支撑架(224)内部,所述下支撑架(224)固定在沉锥壳体(111)内部下端,所述下转柱(218)与上转柱(212)表面均固定有限位片(225)和限位圈(226),且限位圈(226)位于靠近螺纹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锥井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215)内部表面固定有垫片(223),所述上转柱(212)顶部固定有扭盘(227),所述圆板(216)下表面固定有紧固齿(2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锥井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结构(3)包括对接帽(311),所述对接帽(311)螺纹连接在沉锥壳体(111)顶端,所述对接帽(311)顶部固定连接有对接管(312),所述对接管(312)上方连接固定有对接阀(313),所述对接管(312)左侧固定连接有压力组件(3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沉锥井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帽(311)内部顶部固定有内密封圈(315),所述沉锥壳体(111)顶端侧壁表面固定有与对接帽(311)下端对应的外密封垫(31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沉锥井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沉锥井桩,包括沉锥壳体和内腔,所述沉锥壳体内部开设有内腔,且沉锥壳体底部呈锥状,所述沉锥壳体内部设置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包括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固定在沉锥壳体内部上端,所述上支撑架内部插设有上转柱,所述上转柱下部螺纹套设有上套盘,所述上套盘侧边铰连有上顶杆,所述上顶杆远离上套盘的一端贯穿插设在沉锥壳体侧壁,所述沉锥壳体外壁表面固定有外套,所述外套上端固定在圆板下表面,所述圆板固定在沉锥壳体上部侧壁,所述沉锥壳体顶部设置有对接结构。本技术便于对沉锥井桩的快速装配固定,同时便于对接收集管道,使得操作使用更加便捷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吕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吕丰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