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3236发布日期:2023-08-04 02:1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防水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地下室顶部进行防水施工时,在地下室顶部刷涂防水涂料后,将防水材料铺设于地下室顶部后进行防水,该方式防水是通过防水材料阻挡水体渗入地下室中,该方式只能阻挡水体进入地下室,但是无法将水体排出,随着水体累积,水体最终还是会渗入地下室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只能阻挡水体进入地下室,无法将水体排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包括隔水板以及通过导水件与所述隔水板相连的储水件,所述隔水板铺设于地下室顶面,所述导水件形成于所述隔水板与地下室顶面之间,所述储水件内设有用于储存水体的蓄水腔,且导水件以倾斜向下的方式实现所述隔水板向所述蓄水腔的导流。

3、优选地,所述导水件为开设于所述隔水板表面的导水槽。

4、优选地,所述导水槽内设有滚珠。

5、优选地,所述导水槽为阶梯式结构,且每个阶梯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倾斜面和竖直面,所述滚珠嵌入安装在所述竖直面处。

6、优选地,所述滚珠包括同心装配的内球与外球,所述外球为多孔结构,且内球与外球之间形成有多个围绕所述滚珠转轴均匀分布的凹槽,滚珠转轴的轴向与导水槽的导流方向垂直。

7、优选地,所述储水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排出蓄水腔内部水体的排水构件。

8、优选地,所述蓄水腔的内部形成导水坡,且该导水坡靠近排水构件一侧低于该导水坡远离排水构件一侧。

9、优选地,所述隔水板的底部连接有防水构件,且防水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绝缘层、聚氨酯防水层和防水保护层。

10、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顶部设置有耐磨层,所述防水保护层的底部设置有刚性保护层。

11、优选地,所述隔水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耐磨层顶部形成与卡条匹配的卡槽,卡条与卡槽卡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顶部开设导水槽的隔水板,当隔水板顶部存在水体时,通过导水槽对水体引导,使水体流动至储水件内部的蓄水腔中,并通过排水构件排出,避免水体在地下室顶部积蓄,进而避免水体最终渗入地下室中。

14、(2)在上述有益效果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水槽引导水体流动至蓄水腔中时,通过水体冲刷滚珠,使滚珠在导水槽中转动,进而带动砂砾等杂质通过导水槽排放至蓄水腔中,避免砂砾等杂质在导水槽中累积而堵塞导水槽,让导水槽可以持续引导水体流动,提高导水槽引导水体效率。

15、(3)在上述有益效果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竖直面和倾斜面,进而让滚珠和导水槽之间不存在死角,避免砂砾卡合于导水槽与滚珠之间,进一步降低了砂砾等杂质在导水槽中累积而堵塞导水槽的几率,进一步提高导水槽引导水体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水板(10)以及通过导水件(12)与所述隔水板(10)相连的储水件(9),所述隔水板(10)铺设于地下室顶面,所述导水件(12)形成于所述隔水板(10)与地下室顶面之间,所述储水件(9)内设有用于储存水体的蓄水腔(13),且导水件(12)以倾斜向下的方式实现所述隔水板(10)向所述蓄水腔(13)的导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件(12)为开设于所述隔水板(10)表面的导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内设有滚珠(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为阶梯式结构,且每个阶梯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倾斜面(3)和竖直面(2),所述滚珠(14)嵌入安装在所述竖直面(2)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14)包括同心装配的内球(5)与外球(6),所述外球(6)为多孔结构,且内球(5)与外球(6)之间形成有多个围绕所述滚珠(14)转轴均匀分布的凹槽(7),滚珠(14)转轴的轴向与导水槽的导流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件(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排出蓄水腔(13)内部水体的排水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腔(13)的内部形成导水坡(1),且该导水坡(1)靠近排水构件一侧低于该导水坡(1)远离排水构件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板(10)的底部连接有防水构件(4),且防水构件(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绝缘层(42)、聚氨酯防水层(43)和防水保护层(4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42)的顶部设置有耐磨层(41),所述防水保护层(44)的底部设置有刚性保护层(4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板(10)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条(11),所述耐磨层(41)顶部形成与卡条(11)匹配的卡槽(8),卡条(11)与卡槽(8)卡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防水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顶板防水结构,包括隔水板以及通过导水件与所述隔水板相连的储水件,所述隔水板铺设于地下室顶面,所述导水件形成于所述隔水板与地下室顶面之间,所述储水件内设有用于储存水体的蓄水腔,且导水件以倾斜向下的方式实现所述隔水板向所述蓄水腔的导流,所述导水件为开设于所述隔水板表面的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内设有滚珠。本技术通过设置顶部开设导水槽的隔水板,当隔水板顶部存在水体时,通过导水槽对水体引导,使水体流动至储水件内部的蓄水腔中,并通过排水构件排出,避免水体在地下室顶部积蓄,进而避免水体最终渗入地下室中。

技术研发人员:曾宇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曾宇钦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