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9060发布日期:2023-08-25 04:3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领域,特别涉及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1、混凝土基础是钢构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往往因为内外热量的不均衡以及水分蒸发速度的不同而造成应力不均进而导致基础开裂。如何能让内外温度尽可能的保持相同的下降率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关键,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结构进行改进。

2、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5450448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大体积混凝土均匀散热装置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供水机构和与所述供水机构连接的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并排铺设在混凝土中,所述供水管道包括外管和与所述外管滑动连接的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留有环形间隙,所述内管上设有多个喷水口,所述内管外壁上限位滑动连接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与所述外管限位滑动连接,滑动所述密封管能够使所述喷水口封闭或打开。该发明通过在外管和内管之间设置环形间隙,当冷却水流入内管时,由于内管与混凝土不接触,避免了冷却水与混凝土发生热交换。

3、现有公开号为cn217631420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大体积混凝土快速散热的装置,包括第一蓄水箱,所述第一蓄水箱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螺纹连接有第四连接管。该实用新型中,首先将导热片安装在旋转接头一上,而后将旋转接头一沿需要散热的大块混凝土围绕多圈,将旋转接头一的顶端通过转动螺丝的方式与第一水泵固定,将旋转接头一的底端与二连接管连接,将第一水泵与第一连接管连接,此时启动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开始工作,此时第一蓄水箱里的水沿水管流动,通过导热片将大块混凝土中的热量带出,通过这种设计达到了一种水循环的效果,极大地节省了水资源。

4、上述的两个专利都通过冷却手段实现大体积混凝土的冷却,但是上述专利和目前常见的其他冷却方式都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内部散热与外部散热未应用匹配的方式进行散热,不易提高内外散热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包括布设在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中的若干个平行的散热管,若干个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侧向管连通,所述侧向管位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两侧,其中一个侧向管通过主水管与第一温控水箱的出水口连通,另一个侧向管通过第三水管与第一温控水箱进水口连通;且在第一温控水箱上安装有第一泵体,在大体积混凝土的一侧设还有第二温控水箱,所述第二温控水箱上设有第二泵体,所述第二泵体将第二温控水箱内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一水管输送至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上方的第二水管内,所述第二水管沿其长度方向上安装有若干个淋水喷头。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实现散热,针对内外部温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散热介质,以提高散热的均匀性,可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现象;当大体积混凝土在模板中浇筑前,可预先将散热管埋设于模板内部,当大体积混凝土被浇筑到模板中后,平行的若干个散热管可留置在大体积混凝土中,除了达到冷却功能外还能变相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散热管内可使用液冷的方式进行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可在第一泵体的作用下将第一温控水箱内的冷却液经过主水管、抽入至侧向管和散热管内,并可经过另一侧的侧向管与第三水管再循环回到第一温控水箱中,从而能够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形成完整的冷却液循环回路。第二泵体可将第二温控水箱内的冷却水经过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淋水喷头喷洒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外部,方便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的散热。本散热结构通过内外部采用不同的散热介质,来克服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且温度下降速率超过2℃/d时易产生裂缝的问题。

5、较佳的,若干个所述散热管的主体分别为扁钢管,若干个所述散热管的外部分别具有密布设置的加强筋,密布设置的所述加强筋的横剖面为矩形。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扁形钢的散热管具有较大的热传导系数,能够提高散热效果,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高散热管与大体积混凝土的结合度。

7、较佳的,两个所述侧向管分别为扁钢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向管采用扁钢管时具有较大的散热系数,方便散热。

9、较佳的,两个所述侧向管上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立柱,两个所述立柱的顶端分别固定有辅助第二水管支撑的支撑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和支撑座的设置能够对侧向管进行支撑固定。

11、较佳的,所述第一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主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设置能够对流入第二水管、侧向管内的冷却介质进行控制。

13、较佳的,所述主水管的端部通过旋转接头二与第一泵体的一个端口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旋转接头二可方便快速的实现主水管与第一泵体端口的连接。

15、较佳的,两个所述侧向管之间设置有辅助散热结构,所述辅助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平行的散热筋条,若干个所述散热筋条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侧向管的外壁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散热结构中的散热筋条除了可以加强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之外,还能够加快散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效果。

17、较佳的,若干个所述散热筋条分别为螺纹钢,两个所述侧向管在相互靠近的一面分别设有供散热筋条卡接的卡接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纹钢能够达到提高结合度、提高散热性的功能,圆孔卡接的设置方便后续进行拆卸。

19、较佳的,所述支撑座中设置有半圆形的支撑弧口,所述支撑座中的支撑弧口中固定有一层软垫,所述第二水管为软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弧口和软垫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二水管的卡接牢靠性,第二软管采用软管可方便调整淋水喷头的角度。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同时采用不同散热介质,以提高内外部散热的均匀性,可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现象;当大体积混凝土在模板中浇筑前,可预先将散热管埋设于模板内部,当大体积混凝土被浇筑到模板中后,平行的若干个散热管可留置在大体积混凝土中,除了达到冷却功能外还能变相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散热管内可使用液冷的方式进行冷却,大体积混凝土的外部可通过第二水管上的淋水喷头进行冷却。而且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并冷却后,除了散热管和散热筋条可留置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外,其他部件都可整体拆走。



技术特征:

1.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设在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1)中的若干个平行的散热管(2),若干个所述散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侧向管(3)连通,所述侧向管(3)位于大体积混凝土(1)的两侧,其中一个侧向管(3)通过主水管(8)与第一温控水箱(9)的出水口连通,另一个侧向管(3)通过第三水管(13)与第一温控水箱(9)进水口连通;且在第一温控水箱(9)上安装有第一泵体(10),在大体积混凝土(1)的一侧设还有第二温控水箱(20),所述第二温控水箱(20)上设有第二泵体(21),所述第二泵体(21)将第二温控水箱(20)内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一水管(5)输送至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1)上方的第二水管(6)内,所述第二水管(6)沿其长度方向上安装有若干个淋水喷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散热管(2)的主体分别为扁钢管,若干个所述散热管(2)的外部分别具有密布设置的加强筋(12),密布设置的所述加强筋(12)的横剖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向管(3)分别为扁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向管(3)上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立柱(14),两个所述立柱(14)的顶端分别固定有辅助第二水管(6)支撑的支撑座(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5)上安装有第一阀门(16),所述主水管(8)上安装有第二阀门(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8)的端部通过旋转接头二(18)与第一泵体(10)的一个端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向管(3)之间设置有辅助散热结构,所述辅助散热结构包括若干个平行的散热筋条(19),若干个所述散热筋条(19)的两端分别卡接在侧向管(3)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散热筋条(19)分别为螺纹钢,两个所述侧向管(3)在相互靠近的一面分别设有供散热筋条(19)卡接的卡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5)中设置有半圆形的支撑弧口,所述支撑座(15)中的支撑弧口中固定有一层软垫,所述第二水管(6)为软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钢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散热结构,其包括: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布设多个平行的散热管,每个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侧向管连通,侧向管位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两侧,其中一个侧向管通过主水管与第一温控水箱的出水口连通,另一个侧向管通过第三水管与第一温控水箱进水口连通,在第一温控水箱上安装有第一泵体;在大体积混凝土的一侧设还有第二温控水箱,第二温控水箱上设有第二泵体,第二泵体将第二温控水箱内的冷却介质通过第一水管输送至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上方的第二水管内,第二水管上安装有若干个淋水喷头;本技术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实现散热,提高散热的均匀性,可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由萌,李红兵,陈新,战庆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大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