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桩机支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7963发布日期:2023-06-14 22:00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桩机支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别涉及一种打桩机支腿结构。


背景技术:

1、打桩机是一种利用冲击力将桩贯入地层的桩工机械,由桩锤、桩架及其附属的设备组成的桩工机械,在打桩机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打桩过程的稳定性,通常会在其底盘四角分别安装一个液压支腿,依靠液压作用,在工作时用于支撑。

2、但是现有的液压支腿是固定安装在底盘四角处的,当地形较为复杂,地面有凸起石块时,液压支撑腿不能根据现场地形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稳定支撑,不能够保证在打桩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支撑力,严重影响了整体打桩机的稳定性,不能够确保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建用打桩机支腿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驱动液压杆使得破碎尖端下压,继而对下方不平整碎块进行破碎,破碎之后,操作人员在将第一u槽板以及破碎尖端拆卸下来,在安装上支撑盘进行支撑。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打桩机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打桩机车体上的电动伸缩杆,设于电动伸缩杆延伸端部的液压杆,设于液压杆下端部的破碎结构,以及用于抑尘的清洗结构;所述破碎结构包括设于液压杆下部的连接块、第一u型槽板和设于第一u型槽板底部的破碎尖端,所述连接块卡接在第一u型槽板内通过插栓固定;所述清洗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水箱、第一引流管、泵机、第二引流管和出水弯管,出水弯管的出水口朝向破碎尖端设置。

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箱设于打桩机车体底面,出水弯管由硬质材料制作而成,为倒置u型结构,倒置u型结构的横部与第二引流管连通,两侧竖部朝向破碎尖端倾斜设置。

5、进一步地,所述泵机固定于设于水箱外侧的托板上。

6、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替换破碎尖端的临时支撑装置,所述临时支撑装置包括第二u槽板和设于第二u槽板底部的支撑盘。

7、此外,所述打桩机车体上设有至少三组破碎结构。

8、更加优选地,所述电动伸缩杆水平向设置,所述液压杆竖向设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0、本申请通过驱动液压杆使得破碎尖端下压,继而对下方不平整碎块进行破碎,破碎之后,操作人员在将第一u槽板以及破碎尖端拆卸下来,然后更换上第二u槽板以及支撑盘,继而便于支撑盘在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支撑,加强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11、本申请通过泵机将水箱中水经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输送至出水弯管中,继而利用出水弯管对灰尘进行抑制以及对破碎尖端进行清洗,结构设计人性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打桩机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打桩机车体(101)上的电动伸缩杆(102),设于电动伸缩杆(102)延伸端部的液压杆(204),设于液压杆(204)下端部的破碎结构,以及用于抑尘的清洗结构;所述破碎结构包括设于液压杆(204)下部的连接块(201)、第一u型槽板(205)和设于第一u型槽板(205)底部的破碎尖端(206),所述连接块(201)卡接在第一u型槽板(205)内通过插栓(203)固定;所述清洗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水箱(301)、第一引流管(303)、泵机(304)、第二引流管(305)和出水弯管(306),出水弯管(306)的出水口朝向破碎尖端(206)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桩机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01)设于打桩机车体(101)底面,出水弯管(306)由硬质材料制作而成,为倒置u型结构,倒置u型结构的横部与第二引流管(305)连通,两侧竖部朝向破碎尖端(206)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桩机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机(304)固定于设于水箱(301)外侧的托板(302)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桩机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替换破碎尖端(206)的临时支撑装置,所述临时支撑装置包括第二u槽板(208)和设于第二u槽板(208)底部的支撑盘(20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桩机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桩机车体(101)上设有至少三组破碎结构。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打桩机支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杆(102)水平向设置,所述液压杆(204)竖向设置。


技术总结
一种打桩机支腿结构,包括固定在打桩机车体上的电动伸缩杆,设于电动伸缩杆延伸端部的液压杆,设于液压杆下端部的破碎结构,以及用于抑尘的清洗结构;破碎结构包括设于液压杆下部的连接块、第一U型槽板和设于第一U型槽板底部的破碎尖端,连接块卡接在第一U型槽板内通过插栓固定;清洗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水箱、第一引流管、泵机、第二引流管和出水弯管,出水弯管的出水口朝向破碎尖端设置。本申请通过驱动液压杆使得破碎尖端下压,继而对下方不平整碎块进行破碎,破碎之后,操作人员在将第一U槽板以及破碎尖端拆卸下来,然后更换上第二U槽板以及支撑盘,继而便于支撑盘在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支撑,加强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