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坝体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38546发布日期:2023-08-05 22:1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坝体护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坝体护坡,属于生态坝体护坡。


背景技术:

1、坝的类型很多,一般主要按筑坝材料、结构性质、施工方法、防渗体形式进行划分,但也有按工作状况和使用目的划分的。按筑坝材料分为混凝土坝、浆砌石坝、土石坝、草土坝、橡胶坝、钢坝和木坝等,其中混凝土坝和土石坝是常见的主要坝型。

2、经过检索,公开号为cn215801388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河道坝体,所述河道坝体下部设置有支撑稳定结构,所述河道坝体内设置有组合式疏水结构,所述河道坝体的坡面上沿倾斜方向依次设置有明排导水沟,所述明排导水沟的一端设置有汇流导水槽,所述明排导水沟之间设置护坡砌块,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堤坝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在坝体下部设置支撑稳定结构,提高坝体坡面的整体稳定性,在坝体坡面内部设置组合式疏水结构,利用组合式疏水结构提高坝体内部的疏水导水性能,坝体坡面上沿倾斜方向依次设置明排导水沟,明排导水沟一侧设置汇流导水槽,从而与组合式疏水结构配合使用,提高河道坝体的整体排水性能,结构简单,疏水性能好。

3、上述方案中解决了生态护坡的疏水性能较差,尤其是当降水量较大,而土壤的吸水性能达到了饱和,护坡无法继续吸水后,雨水无法进入土壤内,会对生态护坡的表面产生冲刷,严重降低了护坡的抗冲刷性能,但是由于将多余的雨水全部排进河道内,使得雨水无法进行收集再次利用,当护坡砌块上种植绿植后,在干旱天气时绿植大量死亡,造成河道坝体表面松弛现象发生,从而使得水土流失。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坝体护坡,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多余的雨水全部排进河道内,使得雨水无法进行收集再次利用,当护坡砌块上种植绿植后,在干旱天气时绿植大量死亡,造成河道坝体表面松弛现象发生,从而使得水土流失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生态坝体护坡,包括河道坝体,所述河道坝体上设置下部设置有汇流平台,所述汇流平台上设置进水孔,所述汇流平台的下方设置有雨水室,所述进水孔与所述雨水室连通,所述雨水室远离所述汇流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储存室,所述雨水室与所述储存室之间设置有连通机构,所述储存室内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连通机构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一侧设置于喷洒机构,所述河道坝体上设置有护坡砌块,所述护坡砌块上设置有绿植。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遇到较大的雨水多余的雨水沿河道坝体的倾斜面流向汇流平台,并从进水孔进入到雨水室,当控制机构感应到储存室的水量不够时,通过连通机构将雨水室内的水源送进储存室内,并通过喷洒机构对绿植进行喷洒,使干旱天气仍能使绿植存活,防止绿植死亡,造成河道坝体表面松弛现象发生,从而使得水土流失。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机构包括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一端设置在所述雨水室,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储存室内,且所述第一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存室内的水量不够时,通过第一水泵将雨水室内的存水送进储存室内,从而能够使雨水能够进行有效的利用。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储存室内,所述固定柱上转动安装有转筒,所述转筒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浮球,所述转筒内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水泵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浮球下降到指定位置后,控制第一水泵工作,将雨水室内的存水送进储存室内,当储存室内的水将浮球顶到指定高度后控制第一水泵停止工作。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洒机构包括主管,所述主管固定安装在所述储存室内上部,所述主管下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储存室上,所述主管的靠近所述护坡砌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穿过所述河道坝体。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时驱动第二水泵工作,第二水泵通过第二水管将储存室内的水送进主管,并从喷水管喷出,对绿植进行喷洒,使绿植能够拥有足够的水分。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水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上部的所述第一水管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河道水源内,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内设置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第三水泵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室内没有存水时,第一水泵内没有水流过,这时感应开关启动带动第三水泵工作,第三水泵通过连接管送进储存室内,当储存室的水量达到后第一水泵断电,同时感应开关断开并控制第三水泵停止工作。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水泵的下端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储存室内壁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板对第二水泵进行支撑,从而达到增加第二水泵工作时的稳定性。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存室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穿过所述储存室内壁,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设置有水泥板,所述水泥板上设置有导流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装置发生故障使得储存室内的水量超出预设值时,储存室内的水通过出水管流出,并通过导流槽流向河道,防止储存室内的水与上方装置的接触造成短路。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汇流平台,进水孔,雨水室,储存室,连通机构,控制机构,喷洒机构等部件,当遇到较大的雨水天气时,河道坝体无法对雨水进行吸收并沿河道坝体的倾斜面流向汇流平台,接着通过进水孔进入到雨水室进行储存,当储存室的水量不够时控制机构控制连通机构将雨水室内的水源送进储存室内进行储存,并通过喷洒机构对绿植进行喷洒,使干旱天气仍能使绿植存活,防止绿植死亡,造成河道坝体表面松弛现象发生,从而使得水土流失的问题。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连接管,第三水泵等部件,在遇到雨水内的存水不足时,能够通过第三水泵部件与连接管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河道内的河水进入到储存室内进行存水的补充,达到储存室能够始终保持一定量的存水,从而使得长时间的干旱天气仍能保证对绿植的喷洒,并通过与第一水泵和第一水管相互配合实现对储存室内水量充足的双重保障。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坝体护坡,包括河道坝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坝体(1)上设置下部设置有汇流平台(2),所述汇流平台(2)上设置进水孔(3),所述汇流平台(2)的下方设置有雨水室(4),所述进水孔(3)与所述雨水室(4)连通,所述雨水室(4)远离所述汇流平台(2)的一侧设置有储存室(8),所述雨水室(4)与所述储存室(8)之间设置有连通机构,所述储存室(8)内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连通机构连接,所述控制机构的一侧设置于喷洒机构,所述河道坝体(1)上设置有护坡砌块(5),所述护坡砌块(5)上设置有绿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坝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机构包括第一水管(6),所述第一水管(6)一端设置在所述雨水室(4),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储存室(8)内,且所述第一水管(6)上安装有第一水泵(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坝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固定安装在所述储存室(8)内,所述固定柱(9)上转动安装有转筒(10),所述转筒(10)上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浮球(12),所述转筒(10)内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水泵(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坝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机构包括主管(16),所述主管(16)固定安装在所述储存室(8)内上部,所述主管(16)下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水管(14),所述第二水管(14)上安装有第二水泵(15),所述第二水泵(15)固定安装在所述储存室(8)上,所述主管(16)的靠近所述护坡砌块(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喷水管(17),所述喷水管(17)穿过所述河道坝体(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坝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21),所述连接管(21)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7)上部的所述第一水管(6)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河道水源内,所述连接管(21)上安装有第三水泵(22);所述第一水泵(7)内设置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第三水泵(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坝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15)的下端设置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固定安装在所述储存室(8)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坝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室(8)的一侧设置有出水管(18),所述出水管(18)穿过所述储存室(8)内壁,所述出水管(18)的出水端设置有水泥板(19),所述水泥板(19)上设置有导流槽(2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坝体护坡,属于生态坝体护坡技术领域。包括河道坝体,所述河道坝体上设置下部设置有汇流平台,所述汇流平台的下方设置有雨水室,所述雨水室远离所述汇流平台的一侧设置有储存室,所述雨水室与所述储存室之间设置有连通机构,所述储存室内设置有控制机构。当遇到较大的雨水天气时,河道坝体无法对雨水进行吸收并沿河道坝体的倾斜面流向汇流平台,接着通过进水孔进入到雨水室进行储存,当储存室的水量不够时控制机构控制连通机构将雨水室内的水源送进储存室内进行储存,并通过喷洒机构对绿植进行喷洒,使干旱天气仍能使绿植存活,防止绿植死亡造成河道坝体表面松弛现象发生,从而使得水土流失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谢立军,陈溢渭,吴佳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市上虞区锦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