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26185发布日期:2023-09-21 03:2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具体是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基坑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对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石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察及分析的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来指导设计与施工,实现所谓信息化施工,在基坑监测中需要设置监测点来进行监测,由于监测点直接关系到监测的结果,所以会使用专门的监测点保护装置来保护监测点。

2、现有的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大都为翻盖式的保护盒,其翻盖与保护盒的顶部呈水平状态,在使用时若翻盖孔处被挤入水泥,水泥会封堵住保护盖与保护盒之间的间隙,使其不易打开或直接无法打开,因此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筒、保护盖,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棱块,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位于棱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固定环;

4、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卡槽块,所述卡槽块的下方设置有梯形槽,所述卡槽块的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长条状的橡胶块;

5、所述保护盖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梯形块,所述梯形块卡入至梯形槽内部,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固定环的内环大小相同,所述保护盖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整体呈长条状的把手。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棱块整体为长条形,其厚度由上到下依次减小。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槽块的顶面两端设置为斜面,所述梯形块的厚度与梯形槽最大处的内壁高度相匹配。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块整体为橡胶材质。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盖的厚度大于梯形块的厚度,所述保护盖的顶部与梯形块的顶部平齐。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通过设置固定环、卡槽块、橡胶块、梯形块、保护盖、把手,形成了一种转动盖式的保护装置,此装置转动中会推开压碎挤入的水泥,降低了水泥对保护盖的干涉,解决了水泥可能会封堵住保护盖,使其无法打开进行观测的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筒(1)、保护盖(7),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棱块(2),所述保护套筒(1)的内壁位于棱块(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固定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棱块(2)整体为长条形,其厚度由上到下依次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块(4)的顶面两端设置为斜面,所述梯形块(6)的厚度与梯形槽最大处的内壁高度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块(5)整体为橡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7)的厚度大于梯形块(6)的厚度,所述保护盖(7)的顶部与梯形块(6)的顶部平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涉及基坑监测点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保护套筒、保护盖,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棱块,所述保护套筒的内壁位于棱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卡槽块,所述卡槽块的下方设置有梯形槽,所述卡槽块的梯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长条状的橡胶块。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环、卡槽块、橡胶块、梯形块、保护盖、把手,形成了一种转动盖式的保护装置,此装置转动中会推开压碎挤入的水泥,降低了水泥对保护盖的干涉,解决了水泥可能会封堵住保护盖,使其无法打开进行观测的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郭亚光,王沙沙,董兴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鼎汇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