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3812发布日期:2023-06-10 01:44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流量水池,具体涉及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


背景技术:

1、计量科学院包含了多种类型的精密计量,其中,水流量实验是让稳定无气泡的水介质满流进入试验件,通过质量流量计对进入试验件内的水介质进行计量,水池是水流量实验室必不可少的部分,现有水池多为普通水池,水池一侧进水,另一侧出水,水流循环起来时,出水口受入水方向流动的水流干扰,导致水池出水口外的输水管道内空气占比较大,严重影响后面设备对水介质的计量,现有针对水介质满流进入试验件内的手段是通过在水池向试验件输水的管路上安装排气调压系统来实现,排气调压系统也往往排气不完全,效果欠佳,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实现水池输出介质水平稳,从而提高了后面设备对介质水的测量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设计新颖合理,通过进水仓、初级缓冲仓和终级缓冲仓连续对水介质进行干预,实现终级缓冲仓流出的水介质稳定,便于推广使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进水仓、初级缓冲仓和终级缓冲仓,进水仓和初级缓冲仓通过第一分隔墙分隔,初级缓冲仓和终级缓冲仓通过第二分隔墙分隔,进水仓的前壁上设置有进水管,终级缓冲仓的后壁上设置有出水管,终级缓冲仓包括终缓仓第一侧墙和终缓仓第二侧墙,所述终缓仓第一侧墙包括与第二分隔墙一端连接的终缓仓起始侧墙和与终级缓冲仓后壁一端连接的终缓仓终止侧墙,终缓仓终止侧墙和终缓仓第二侧墙之间的宽度大于终缓仓起始侧墙和终缓仓第二侧墙之间的宽度,终缓仓终止侧墙与终缓仓起始侧墙的长度之和小于终缓仓第二侧墙的长度;

3、终缓仓终止侧墙和终缓仓起始侧墙通过凸扩侧墙连接,所述凸扩侧墙包括依次连接的终缓仓后横侧墙、终缓仓斜扩侧墙、终缓仓凸横侧墙、终缓仓凸斜侧墙和终缓仓前横侧墙,终缓仓斜扩侧墙、终缓仓凸横侧墙和终缓仓凸斜侧墙构成凸扩侧墙的凸扩结构,终缓仓凸横侧墙为凸扩结构的凸底,终缓仓凸横侧墙与终级缓冲仓后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终缓仓前横侧墙与终级缓冲仓后壁之间的距离,终缓仓斜扩侧墙与终缓仓凸横侧墙的夹角和终缓仓凸斜侧墙与终缓仓凸横侧墙的夹角一致且对称,终缓仓斜扩侧墙的长度大于终缓仓凸斜侧墙的长度。

4、上述的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缓冲仓包括初缓仓第一侧墙和初缓仓第二侧墙,所述初缓仓第一侧墙包括初缓仓起始侧墙和与第二分隔墙一端连接的初缓仓终止侧墙,初缓仓起始侧墙与初缓仓第二侧墙之间的宽度小于初缓仓终止侧墙与初缓仓第二侧墙之间的宽度,初缓仓起始侧墙和初缓仓终止侧墙通过初缓仓斜扩侧墙连接,初缓仓第二侧墙和终缓仓第二侧墙顺延连接,初缓仓终止侧墙和终缓仓起始侧墙顺延连接。

5、上述的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仓包括进水仓第一侧墙和进水仓第二侧墙,进水仓第一侧墙与初缓仓起始侧墙顺延连接,进水仓第二侧墙和初缓仓第二侧墙顺延连接,第一分隔墙的一端与进水仓第二侧墙和初缓仓第二侧墙的连接处连接,第一分隔墙的宽度等于进水仓前壁宽度的一半,所述第一分隔墙的宽度与第二分隔墙的宽度之和等于终缓仓起始侧墙到终缓仓第二侧墙之间的宽度。

6、上述的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正对第一分隔墙中部,出水管位于终级缓冲仓的后壁中部。

7、上述的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缓仓起始侧墙与初缓仓斜扩侧墙的夹角和初缓仓终止侧墙与初缓仓斜扩侧墙的夹角均为135°。

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过进水仓、初级缓冲仓和终级缓冲仓连续对水介质进行干预,实现终级缓冲仓流出的水介质稳定,便于推广使用。

10、2、本实用新型终级缓冲仓包括终缓仓第一侧墙和终缓仓第二侧墙,终缓仓第一侧墙包括终缓仓起始侧墙、凸扩侧墙和终缓仓终止侧墙,终缓仓终止侧墙和终缓仓第二侧墙之间的宽度大于终缓仓起始侧墙和终缓仓第二侧墙之间的宽度,终缓仓终止侧墙与终缓仓起始侧墙的长度之和小于终缓仓第二侧墙的长度,当水介质经第二分隔墙和初缓仓第二侧墙之间的通道进入终级缓冲仓会斜向流向终级缓冲仓的后壁后反弹至凸扩侧墙,经凸扩侧墙回旋平稳在终级缓冲仓内。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通过进水仓、初级缓冲仓和终级缓冲仓连续对水介质进行干预,实现终级缓冲仓流出的水介质稳定,便于推广使用。

1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进水仓(1)、初级缓冲仓(2)和终级缓冲仓(3),进水仓(1)和初级缓冲仓(2)通过第一分隔墙(5)分隔,初级缓冲仓(2)和终级缓冲仓(3)通过第二分隔墙(6)分隔,进水仓(1)的前壁上设置有进水管(4),终级缓冲仓(3)的后壁上设置有出水管(17),终级缓冲仓(3)包括终缓仓第一侧墙和终缓仓第二侧墙(21),所述终缓仓第一侧墙包括与第二分隔墙(6)一端连接的终缓仓起始侧墙(10)和与终级缓冲仓(3)后壁一端连接的终缓仓终止侧墙(11),终缓仓终止侧墙(11)和终缓仓第二侧墙(21)之间的宽度大于终缓仓起始侧墙(10)和终缓仓第二侧墙(21)之间的宽度,终缓仓终止侧墙(11)与终缓仓起始侧墙(10)的长度之和小于终缓仓第二侧墙(21)的长度,终缓仓终止侧墙(11)和终缓仓起始侧墙(10)通过凸扩侧墙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缓冲仓(2)包括初缓仓第一侧墙和初缓仓第二侧墙(20),所述初缓仓第一侧墙包括初缓仓起始侧墙(7)和与第二分隔墙(6)一端连接的初缓仓终止侧墙(9),初缓仓起始侧墙(7)与初缓仓第二侧墙(20)之间的宽度小于初缓仓终止侧墙(9)与初缓仓第二侧墙(20)之间的宽度,初缓仓起始侧墙(7)和初缓仓终止侧墙(9)通过初缓仓斜扩侧墙(8)连接,初缓仓第二侧墙(20)和终缓仓第二侧墙(21)顺延连接,初缓仓终止侧墙(9)和终缓仓起始侧墙(10)顺延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仓(1)包括进水仓第一侧墙(18)和进水仓第二侧墙(19),进水仓第一侧墙(18)与初缓仓起始侧墙(7)顺延连接,进水仓第二侧墙(19)和初缓仓第二侧墙(20)顺延连接,第一分隔墙(5)的一端与进水仓第二侧墙(19)和初缓仓第二侧墙(20)的连接处连接,第一分隔墙(5)的宽度等于进水仓(1)前壁宽度的一半,所述第一分隔墙(5)的宽度与第二分隔墙(6)的宽度之和等于终缓仓起始侧墙(10)到终缓仓第二侧墙(21)之间的宽度。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4)正对第一分隔墙(5)中部,出水管(17)位于终级缓冲仓(3)的后壁中部。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缓仓起始侧墙(7)与初缓仓斜扩侧墙(8)的夹角和初缓仓终止侧墙(9)与初缓仓斜扩侧墙(8)的夹角均为135°。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扩侧墙包括依次连接的终缓仓后横侧墙(12)、终缓仓斜扩侧墙(13)、终缓仓凸横侧墙(14)、终缓仓凸斜侧墙(15)和终缓仓前横侧墙(16),终缓仓斜扩侧墙(13)、终缓仓凸横侧墙(14)和终缓仓凸斜侧墙(15)构成凸扩侧墙的凸扩结构,终缓仓凸横侧墙(14)为凸扩结构的凸底,终缓仓凸横侧墙(14)与终级缓冲仓(3)后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终缓仓前横侧墙(16)与终级缓冲仓(3)后壁之间的距离,终缓仓斜扩侧墙(13)与终缓仓凸横侧墙(14)的夹角和终缓仓凸斜侧墙(15)与终缓仓凸横侧墙(14)的夹角一致且对称,终缓仓斜扩侧墙(13)的长度大于终缓仓凸斜侧墙(15)的长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流量实验室水池,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进水仓、初级缓冲仓和终级缓冲仓,进水仓和初级缓冲仓通过第一分隔墙分隔,初级缓冲仓和终级缓冲仓通过第二分隔墙分隔,进水仓的前壁上设置有进水管,终级缓冲仓的后壁上设置有出水管,终级缓冲仓包括终缓仓第一侧墙和终缓仓第二侧墙,终缓仓第一侧墙包括终缓仓起始侧墙、凸扩侧墙和终缓仓终止侧墙,终缓仓终止侧墙和终缓仓第二侧墙之间的宽度大于终缓仓起始侧墙和终缓仓第二侧墙之间的宽度,终缓仓终止侧墙与终缓仓起始侧墙的长度之和小于终缓仓第二侧墙的长度。本技术通过进水仓、初级缓冲仓和终级缓冲仓连续对水介质进行干预,实现终级缓冲仓流出的水介质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杨可可,刘彬,付超斌,卢阳,张子康,王开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