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03884发布日期:2023-07-18 19:3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主要涉及闸墩,特别是涉及一种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1、中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水面会因低温而结冰。每年的春季回暖后,冰面开裂,冰块在水流作用下快速运动,闸墩用于支撑胸墙和桥梁,减小弧形闸门的跨度,流冰漂移至闸墩时,会与闸墩发生碰撞,长期的撞击对桥墩造成了损伤,并埋下安全隐患。目前,闸门缺乏相对流冰缺乏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以解决目前闸墩缺乏流冰碰撞保护措施,从而使流冰对闸墩结构造成碰撞损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一种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包括:固定箍、装配柱、抵挡部、缓冲机构、连接柱。固定箍环绕固定在闸墩上;装配柱采用焊接的方式垂直设置在固定箍的外侧壁上;缓冲机构设置在装配柱内;装配柱与连接柱相配合,连接柱将抵挡部与缓冲机构连接;抵挡部位于连接柱前端,且其两翼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投影范围覆盖闸墩。

3、装配柱沿着柱长方向具有贯通的装配通道,装配通道依次布置有第一通道段、第二通道段、第三通道段、第四通道段,第四通道段的尾部设置有接入孔。

4、连接柱内部具有沿着柱长方向贯通布置的连接通道,连接柱包括第一柱段、第二柱段以及连接在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之间的且横向凸出的按压柱段,按压柱段与装配柱的第二通道段相配合,第一柱段与装配柱的第一通道段相配合,第二柱段与装配柱的第四通道段相配合。

5、缓冲机构设置在装配柱的第三通道段内,缓冲机构包括:按压环和弹簧,按压环套设在连接柱的第二柱段上且其上端面与连接柱的按压柱段下端面接触;弹簧的上端与按压环下端面接触,下端与装配柱的第三通道段的后端面接触。

6、抵挡部呈扇形且前端面凸出,其内具有集水通道、与集水通道连通的柱配置通道以及与集水通道连通且延伸至抵挡部前端面的多个喷射通道。

7、连接柱的第二柱段的后端设置活塞,活塞内部中空且与连接柱内部的连接通道连通。

8、固定箍上设置有水箱,水管的一端插至水箱内而另一端与连接接头连接,连接接头连接在接入孔处;泵设置在水管上。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通过固定箍配置在闸墩上,采用抵挡部预先与流冰发生碰撞,在这过程中,缓冲机构将抵挡部所承受的冲击力缓冲、抵消,整个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中抵挡部的两翼在水流方向的投影范围覆盖闸墩,有效地避免了水流方向上流冰与闸墩的碰撞,促使流冰不会对闸墩结构造成碰撞损坏,解决了闸门缺乏相对流冰缺乏保护措施而容易受到流冰碰撞损坏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包括:固定箍(10)、装配柱(30)、抵挡部(40)、缓冲机构(50)、连接柱(60),其特征在于:固定箍(10)环绕固定在闸墩(20)上;装配柱(30)采用焊接的方式垂直设置在固定箍(10)的外侧壁上;缓冲机构(50)设置在装配柱(30)内;装配柱(30)与连接柱(60)相配合,连接柱(60)将抵挡部(40)与缓冲机构(50)连接;抵挡部(40)位于连接柱(60)前端,且其两翼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投影范围覆盖闸墩(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装配柱(30)沿着柱长方向具有贯通的装配通道(301),装配通道(301)依次布置有第一通道段(3011)、第二通道段(3012)、第三通道段(3013)、第四通道段(3014),第四通道段(3014)的尾部设置有接入孔(3015),第二通道段(3012)的直径大于第一通道段(3011)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柱(60)内部具有沿着柱长方向贯通布置的连接通道(601),连接柱(60)包括第一柱段(602)、第二柱段(603)以及连接在第一柱段(602)和第二柱段(603)之间的且横向凸出的按压柱段(604),按压柱段(604)与装配柱(30)的第二通道段(3012)相配合,第一柱段(602)与装配柱(30)的第一通道段(3011)相配合,第二柱段(603)与装配柱(30)的第四通道段(3014)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机构(50)设置在装配柱(30)的第三通道段(3013)内,缓冲机构(50)包括:按压环(501)和弹簧(502),按压环(501)套设在连接柱(60)的第二柱段(603)上且其上端面与连接柱(60)的按压柱段(604)下端面接触;弹簧(502)的上端与按压环(501)下端面接触,下端与装配柱(30)的第三通道段(3013)的后端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抵挡部(40)呈扇形且前端面凸出,其内具有集水通道(401)、与集水通道(401)连通的柱配置通道(402)以及与集水通道(401)连通且延伸至抵挡部(40)前端面的多个喷射通道(4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柱(60)的第二柱段(603)的后端设置活塞(70),所述活塞(70)内部中空且与所述连接柱(60)内部的连接通道(60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箍(10)上设置有水箱(90),水管(100)的一端插至水箱(90)内而另一端与连接接头(80)连接,连接接头(80)连接在接入孔(3015)处;泵(110)设置在水管(100)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冰与闸墩碰撞缓冲装置,包括:固定箍、装配柱、抵挡部、缓冲机构、连接柱。固定箍环绕固定在闸墩上;装配柱采用焊接的方式垂直设置在固定箍的外侧壁上;缓冲机构设置在装配柱内;装配柱与连接柱相配合,连接柱将抵挡部与缓冲机构连接;抵挡部位于连接柱前端,且其两翼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投影范围覆盖闸墩。本技术避免了流冰对闸墩结构的碰撞损坏,延长了闸墩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强,马峰,兰庆琳,戴巍,叶小梅,豆顺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