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边坡土体内部自动渗排水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4571发布日期:2023-12-30 07:3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边坡土体内部自动渗排水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边坡排水,具体为一种高边坡土体内部自动渗排水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在河渠工程的高边坡是一种防护结构,主要用于拦阻水流对河岸外围的冲击,保护沿岸环境不受水流冲击破坏。边坡排水系统设置的好坏影响到边坡防护的耐久性,目前高边坡的排水系统普遍采用在边坡内设置四周带孔的排水管将边坡内积水直接排出以降低边坡内土体中水压力,减少防护体压力,保证护坡的稳定,但一般施工会把排水装置设在边坡外部不美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排水管内往往会进入土颗粒、小昆虫等各种杂物而导致排水效果减弱甚至堵塞失效,且维护困难,在降雨量大时,排水管的排水量也会相应增大﹐易在边坡表面形成二次冲刷,危害边坡表面的稳定性,且有时还需人工打孔,费时费力,降低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边坡土体内部自动渗排水防护结构,有效解决了河渠工程高边坡内部的不稳定性,暴露在外部不美观,影响上部结构施工,施工复杂,不便于操作,后期还需人工打孔,费时费力,降低施工效率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边坡土体内部自动渗排水防护结构,包括混凝土护坡、载水沟,所述的混凝土护坡的下端设有载水沟;所述的混凝土护坡内部设有多条横向的盲沟b;所述的盲沟b呈倒“t”型;所述的混凝土护坡的基础表面开挖平行于河堤轴线方向“y”型的盲沟a;所述的倒“t”型盲沟b和“y”型盲沟a相互接通;所述的盲沟b和盲沟a内放置塑料盲管;所述的塑料盲管外侧包裹一层土工布;所述的包裹土工布的塑料盲管周围填满中粗砂;所述的横向盲沟b上端连接有双壁波纹管,下端连接有排水管延伸至载水沟。

3、优选的,所述的盲沟a和盲沟b底层铺设5cm中粗砂,中层铺设200g/㎡土工布包裹塑料盲管,上层铺满中粗砂。

4、优选的,所述的盲沟a和盲沟b内铺设的塑料盲管连接采用u型钉固定。

5、优选的,所述的排水管按每隔5m的间距铺设;所述的排水管材质为φ75塑料管。

6、优选的,所述的横向盲沟b内底部直径为φ150塑料盲管;所述的“y”型盲沟a内铺设直径为φ200塑料盲管。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8、1、该装置满足了河渠工程高边坡内部的稳定性,隐蔽不影响美观,不影响上部结构施工,施工简单,便于操作;

9、2、不需要后期进行人工打孔,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高边坡土体内部自动渗排水防护结构,包括混凝土护坡(9)、载水沟(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护坡(9)的下端设有载水沟(8);所述的混凝土护坡(9)内部设有多条横向的盲沟b(3);所述的盲沟b(3)呈倒“t”型;所述的混凝土护坡(9)的基础表面开挖平行于河堤轴线方向“y”型的盲沟a(2);所述的倒“t”型盲沟b(3)和“y”型盲沟a(2)相互接通;所述的盲沟b(3)和盲沟a内放置塑料盲管(7);所述的塑料盲管(7)外侧包裹一层土工布(6);所述的土工布(6)的塑料盲管(7)周围填满中粗砂(5);所述的横向盲沟b(3)上端连接有双壁波纹管(4),下端连接有排水管(1)延伸至载水沟(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边坡土体内部自动渗排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盲沟a(2)和盲沟b(3)底层铺设5cm中粗砂(5),中层铺设200g/㎡土工布(6)包裹塑料盲管(7),上层铺满中粗砂(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边坡土体内部自动渗排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盲沟a(2)和盲沟b(3)内铺设的塑料盲管(7)连接采用u型钉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边坡土体内部自动渗排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1)按每隔5m的间距铺设;所述的排水管(1)材质为φ75塑料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边坡土体内部自动渗排水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盲沟b(3)内底部直径为φ150塑料盲管(7);所述的“y”型盲沟a(2)内铺设直径为φ200塑料盲管(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边坡土体内部自动渗排水防护结构,包括混凝土护坡、载水沟,所述的混凝土护坡的下端设有载水沟;所述的混凝土护坡内部设有多条横向的盲沟B;所述的混凝土护坡的基础表面开挖平行于河堤轴线方向“Y”型盲沟A;所述的倒“T”型盲沟B和“Y”型盲沟A相互接通;所述的盲沟B和盲沟A内放置塑料盲管;所述的塑料盲管外侧包裹一层土工布;所述的包裹土工布的塑料盲管周围填满中粗砂;所述的横向盲沟B上端连接有双壁波纹管,下端连接有排水管延伸至载水沟。该装置满足了河渠工程高边坡内部的稳定性,隐蔽不影响美观,不影响上部结构施工,施工简单,便于操作;不需要后期进行人工打孔,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孙帆,周英豪,赵国锋,郭晓,刘双龙,朱娅琼,刘世彦,尹国海,闫冬梅,吴光龙,李松岭,包鸿洲,赵朝,戴丽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