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后方及下方的防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4124发布日期:2023-11-18 02:2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码头后方及下方的防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疏浚工程的防淤系统,特别是一种通过水流的冲击作用自动控制的码头后方及下方的防淤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世界经济与贸易的高速发展,码头的建设及应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码头作为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船舶停靠、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的水工建筑物。码头通常由上部结构和桩群组成,其中,码头的桩群作为阻水建筑物,常常会导致码头下方桩群内的局部流速减小,大大降低了水流的挟沙能力,造成码头下方桩群间及后方的港池内发生严重的泥沙淤积,这将会对码头产生巨大的危害。

2、目前,传统用于解决码头后方及下方泥沙淤积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导流堤防沙法、绞吸挖泥船清淤法、耙吸挖泥船清淤法、机船拖淤疏浚法等。导流堤防沙法仅适用于码头建设初期,且建设成本高。其它三种方法都需要用到挖泥船,由于潮流的作用,通常码头下方的清淤空间有限,清淤环境十分恶劣,且码头下方的桩群比较密集,不适合较大型挖泥船的施工,同时,采用挖泥船清淤需定期性对码头后方及下方进行清淤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码头的淤积问题。

3、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用于从根本上解决码头后方及下方泥沙淤积问题的防淤系统成了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码头后方及下方的防淤系统,能够防止码头后方港池内及码头下方桩群间的泥沙淤积,从根本上解决码头后方及下方的泥沙淤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活动板、上部固定体、活动绕体、下部支撑体;上部固定体与下部支撑体连接在一起,下部支撑体位于上部固定体的下端,下部支撑体插入港池的底部;活动板通过活动绕体与上部固定体相连。

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上部固定体与下部支撑体为一体式结构。

4、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防淤系统安装在目标码头港池内的两侧,与高桩码头和岸边成一定角度安装。

5、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涨潮时活动板绕活动绕体向内打开,形成一个开阔的流域;退潮时,活动板贴附在下部支撑体上,与上部固定体形成一个整体平面。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不但结构简单,制造和安装方便可靠,而且可以通过水流的冲击作用自动控制防淤系统的启闭,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码头后方及下方泥沙淤积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码头后方及下方的防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板、上部固定体、活动绕体、下部支撑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后方及下方的防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固定体与下部支撑体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后方及下方的防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淤系统安装在目标码头港池内的两侧,与高桩码头和岸边成一定角度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码头后方及下方的防淤系统,其特征在于涨潮时活动板绕活动绕体向内打开,形成一个开阔的流域;退潮时,活动板贴附在下部支撑体上,与上部固定体形成一个整体平面。


技术总结
一种疏浚工程技术领域的码头后方及下方的防淤系统,包括活动板、上部固定体、活动绕体、下部支撑体;上部固定体与下部支撑体连接在一起,下部支撑体位于上部固定体的下端,下部支撑体插入港池的底部;活动板通过活动绕体与上部固定体相连。本技术通过水流的冲击作用自动控制防淤系统的启闭,且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码头后方及下方泥沙淤积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尹纪富,舒敏骅,周忠玮,张晴波,王费新,陆寅松,洪国军,程书凤,梁鑫,金鹏,江帅,邢津,冒小丹,刘功勋,赵旭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