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56190发布日期:2024-02-07 12:21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1、水利项目的引水工程需要在水库库内设置取水建筑物,为了满足在不同库水位下均能泄放足够的水量和减少较大水头变幅工况下的闸门启闭设备难度,引用流量较小的水利工程首部取水建筑物通常采用放水卧管分层取水结构型式,即沿岸坡在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修建一条斜卧式的封闭混凝土管道,沿混凝土管道在不同水位高程设置放水孔,放水孔启闭采用折悬臂盖板闸门。

2、放水卧管为薄壁混凝土结构,受混凝土浇筑质量、裂缝、混凝土老化以及渗水侵蚀等影响,长久运行后放水卧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且混凝土结构强度逐渐降低,如不进行防渗加固处理,渗漏将进一步加大,对库容较小的中小型水库而言,较大的渗漏量将影响水库功能的发挥。而水库投入运行后往往只有枯水期末期至汛前之间的较短时间内可利用进行改造,可利用施工工期较短,大范围的拆除重建往往不可行。上述问题尚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技术可行、防渗效果可靠、工程投资较省且施工时间较短的防渗加固方案,以适应水利项目首部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结构,包括浇筑在放水卧管外壁的钢筋混凝土层以及混凝土齿墙,还包括遇水膨胀止水条以及涂覆在放水卧管内壁的修补层,所述混凝土齿墙位于钢筋混凝土层底部并且与钢筋混凝土层一体浇筑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设置在放水卧管的侧墙与钢筋混凝土层交界处。

3、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齿墙设有按一定间距排列的若干锚筋,锚筋的下半部垂直锚入基岩面,上半部嵌入混凝土齿墙以及钢筋混凝土层内,并且与钢筋混凝土层以及混凝土齿墙内部的钢筋焊接固定。

4、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齿墙向下超过放水卧管的底面一定深度。

5、作为优选,所述修补层采用的材料为环氧砂浆、环氧胶泥、预缩砂浆、细骨料混凝土中的至少一种。

6、作为优选,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的安装位置高出放水卧管的底面一段距离。

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施工难度和施工安全风险较小、施工工期也较短、投资也相对较省,同时对水库运行干扰也相对较少,能较好的适应中小型水利工程对首部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浇筑在放水卧管(4)外壁的钢筋混凝土层(3)以及混凝土齿墙(8),还包括遇水膨胀止水条(7)以及涂覆在放水卧管(4)内壁的修补层(9),所述混凝土齿墙(8)位于钢筋混凝土层(3)底部并且与钢筋混凝土层(3)一体浇筑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7)设置在放水卧管(4)的侧墙与钢筋混凝土层(3)交界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齿墙(8)设有按一定间距排列的若干锚筋(10),锚筋(10)的下半部垂直锚入基岩面,上半部嵌入混凝土齿墙(8)以及钢筋混凝土层(3)内,并且与钢筋混凝土层(3)以及混凝土齿墙(8)内部的钢筋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齿墙(8)向下超过放水卧管(4)的底面一定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遇水膨胀止水条(7)的安装位置高出放水卧管(4)的底面一段距离。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结构。本技术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库分层取水建筑物的防渗加固处理结构,包括浇筑在放水卧管外壁的钢筋混凝土层以及混凝土齿墙,还包括遇水膨胀止水条以及涂覆在放水卧管内壁的修补层,所述混凝土齿墙位于钢筋混凝土层底部并且与钢筋混凝土层一体浇筑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设置在放水卧管的侧墙与钢筋混凝土层交界处。

技术研发人员:周廷清,郑惠峰,钱军,程普,郭庆龙,李鹏,周文,万海龙,齐一帆,刘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