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防护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01875发布日期:2024-04-23 11:22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防护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堤岸工程,具体为一种混凝土防护桩。


背景技术:

1、护岸工程指在河口、江、湖、海岸地区,对原有岸坡采取砌筑加固的措施,用以防止波浪、水流的侵袭、淘刷和在土压力、地下水渗透压力作用下造成的岸坡崩坍,为保护河道两侧堤防迎水面岸坡在河水长期冲刷及自然作用力下变形、失稳而影响堤防稳固、阻塞河道,同时,为更好的提升堤防观光效果,这时需要一种护岸实心仿木钢筋混凝土桩对河道堤防两侧进行防护。

2、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3836631u),公开了一种护岸实心仿木钢筋混凝土桩,包括防护套、桩体和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内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的顶部安装有三组钢筋套,所述底盘的顶部位于钢筋套的外侧安装有底座套,所述底盘的顶部通过底座套安装有桩体,所述桩体内安装有混凝土柱桩。

3、在实现该技术方案时,至少还存在以下缺陷:该实用新型虽然方便对混凝土防护桩进行吊装,但是需要配合大型的吊车设备过于繁琐,对于狭小的空间造成防护桩安装麻烦,亟需进行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混凝土防护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防护桩,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防护桩,包括防护桩本体,所述防护桩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密封盖,所述防护桩本体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所述空腔的下端活动安装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空腔的内腔活动安装有承接块,所述承接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楔形块。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把防护桩本体插入安装位置后再进行混凝土灌装,从而适用狭小空间的防护桩安装。

4、可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尺寸与通槽的尺寸相适配,且所述限位杆与通槽活动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提高限位杆的稳定性。

6、可选的,所述密封盖的尺寸与空腔的上端尺寸相适配,且所述密封盖与空腔活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空腔进行封盖。

8、可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壁套设有复位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楔形块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带动限位杆复位。

10、可选的,所述第二楔形块的外侧与第一楔形块的一侧相贴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带动第一楔形块进行移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防护桩本体、密封盖、通槽、限位杆、承接块和第二楔形块,既可以把防护桩本体空壳搬移埋入指定位置,再打开密封盖,然后对防护桩本体的空腔内进行混凝土灌装,从而提高防护桩本体的安装效率,而且适用狭小空间的防护桩安装,又可以在混凝土灌装过程中,使承接块上的第二楔形块会推动第一楔形块向外侧移动,同时压缩复位弹簧,使第一楔形块上的限位杆插入坑洞的泥土内,进一步提高防护桩本体的横向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防护桩,包括防护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桩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01),所述空腔(101)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密封盖(102),所述防护桩本体(1)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通槽(2),所述空腔(101)的下端活动安装有第一楔形块(3),所述第一楔形块(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301),所述空腔(101)的内腔活动安装有承接块(4),所述承接块(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楔形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01)的尺寸与通槽(2)的尺寸相适配,且所述限位杆(301)与通槽(2)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02)的尺寸与空腔(101)的上端尺寸相适配,且所述密封盖(102)与空腔(10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01)的外侧壁套设有复位弹簧(302),且所述复位弹簧(302)的一端与第一楔形块(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楔形块(5)的外侧与第一楔形块(3)的一侧相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堤岸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防护桩,包括防护桩本体,防护桩本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密封盖,防护桩本体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通槽。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防护桩本体、密封盖、承接块和第二楔形块,既可以把防护桩本体空壳搬移埋入指定位置,再打开密封盖,然后对防护桩本体的空腔内进行混凝土灌装,从而提高防护桩本体的安装效率,而且适用狭小空间的防护桩安装,又可以在混凝土灌装过程中,使承接块上的第二楔形块会推动第一楔形块向外侧移动,同时压缩复位弹簧,使第一楔形块上的限位杆插入坑洞的泥土内,进一步提高防护桩本体的横向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英,向山兵,魏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睿辰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