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抗旱引调水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86733发布日期:2023-08-03 19:2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抗旱引调水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利抗旱引调水渠。


背景技术:

1、引调水渠是作为人造以及天然水源的最主要运输(引流)载具(方式)之一,在农业灌溉以及其他多个生活领域有其广阔的应用,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渠道构筑物,起着输送水源、引水发电、农业灌溉等作用。

2、经检索cn214993636u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利抗旱引调水渠,包括一号水渠升降结构、引流结构,所述一号水渠的一侧连接有二号水渠,所述一号水渠的内侧设置有滤网,所述二号水渠的内侧设置有挡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二号水渠与引流结构,通过启动微型电机,微型电机将带动三号齿轮转动,三号齿轮转动将带动齿条、限位杆移动,使齿条与限位杆进入挡板与二号水渠的内壁凹槽内,通过启动主电机,主电机工作将带动二号齿轮转动,二号齿轮转动将带动与其外壁啮合的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转动将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将带动挡板转动,此时位于一号水渠内的水将在升降板的作用下进入二号水渠内,达到了对水流进行引流的目的。

3、但是经本发明人探索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至少以下缺陷:上述装置中,通过设置的一号水渠、二号水渠以及引流结构来对水流进行引流,并且设置的滤网可以对上流流下的垃圾进行阻挡,然而滤网只能够对一号水渠中流入的水流中含有的垃圾进行阻挡,当水流引入至二号水渠时,水流中的垃圾会跟随水流在二号水渠内流动,不利于对二号水渠内引流的水资源进行利用。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2、一种水利抗旱引调水渠,包括:

3、第一水渠和第二水渠,所述第一水渠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水渠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壁上,且第二水渠垂直设置在第一水渠一侧;

4、第一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安装板和第一过滤网,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第一水渠内壁上,所述安装板一侧开设有矩形安装口,所述第一过滤网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矩形安装口内壁上;

5、第二过滤机构,所述第二过滤机构包括安装框和第二过滤网,所述安装框固定连接在第二水渠内壁上,所述安装框为回形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网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安装框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板一侧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与矩形安装口相通,所述升降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挡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槽相对一侧内壁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挡板两侧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向条,两个所述导向条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导向槽内壁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水渠顶部外侧固定安装有门形架,所述门形架底部中部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护外壳,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活塞杆连接在挡板顶部中部外壁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水渠一侧开设有矩形活动口,所述矩形活动口内壁滑动连接有拦截板,所述拦截板一侧与第二水渠一侧内壁相接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水渠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护外壳,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活塞杆连接在拦截板一侧中部外壁上。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当需要将水流向第二水渠内进行引流时,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工作,配合升降槽、两个导向条和两个导向槽的作用带动挡板向下移动,直到挡板底部与升降槽底部内壁相接触,从而可以对水流起到阻挡的作用,同时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工作,配合矩形活动口的作用带动拦截板横向移动,使得水流可以引入至第二水渠内,通过在第二水渠内安装有安装框和第二过滤网,可以对流入第二水渠内的水流中携带的垃圾进行阻挡,从而达到了对水流进行引流的目的。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抗旱引调水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抗旱引调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一侧开设有升降槽(13),所述升降槽(13)与矩形安装口(16)相通,所述升降槽(13)内壁滑动连接有挡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抗旱引调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槽(13)相对一侧内壁均开设有导向槽(18),所述挡板(14)两侧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导向条(15),两个所述导向条(15)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导向槽(18)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利抗旱引调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渠(1)顶部外侧固定安装有门形架(5),所述门形架(5)底部中部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护外壳(6),所述第一防护外壳(6)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7),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7)的活塞杆连接在挡板(14)顶部中部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抗旱引调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渠(2)一侧开设有矩形活动口(17),所述矩形活动口(17)内壁滑动连接有拦截板(8),所述拦截板(8)一侧与第二水渠(2)一侧内壁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利抗旱引调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渠(1)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护外壳(11),所述第二防护外壳(11)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2),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2)活塞杆连接在拦截板(8)一侧中部外壁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利抗旱引调水渠,包括:第一水渠和第二水渠,所述第一水渠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水渠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壁上,且第二水渠垂直设置在第一水渠一侧;第一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安装板和第一过滤网,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第一水渠内壁上。本技术当需要将水流向第二水渠内进行引流时,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工作,配合矩形活动口的作用带动拦截板横向移动,使得水流可以引入至第二水渠内,通过在第二水渠内安装有安装框和第二过滤网,可以对流入第二水渠内的水流中携带的垃圾进行阻挡,从而达到了对水流进行引流的目的,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虹,雷现宾,赵高锋,王小茹,李铭珂,闫芋伯,张一帆,赵文彬,崔一凡,郭明辉,王文彬,田陆西,李健,刘枫鸣,王梦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科华水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