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44854发布日期:2023-10-06 09:0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处理,具体为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


背景技术:

1、雨水口是雨水进入城市雨水管网的主要途径,通常设置在道路两侧边缘位置,在城市规划时会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增减雨水口的数量,如东南沿海城市道路两侧雨水口自然多于内陆西北地区,如二零一九年全国省份降雨数据前三分别是广西2533.6毫米;广东2459.3毫米;海南1798.7毫米,过量的暴雨会给当地城市排水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夏季伴随暴雨而来的还有台风,台风会对城市建设破坏,被破坏的被暴雨冲刷将会堵塞排水口,从而造成城市内涝。

2、目前现有技术中雨水口主要创新点仍然是过滤污染雨水,对漂浮垃圾的处理只是简单的加装护栏,如公开号为(cn215563194u)的一种具有初期雨水净化功能的雨水口结构,利用雨篦对雨水中较大的漂浮物进行过滤,使其留在排水口和初期雨水截留处理区域的上方,更利于清理,且避免堵塞。

3、但是雨篦只是平铺于路面的漏口,实际情况表面漂浮物垃圾随雨水到达雨水口时仍然会堵塞雨篦,漂浮物垃圾如软体塑料制品,质地轻盈但是占地面积大,往往会堵住整个雨水口,一旦入口被堵住前述技术方案则完全无实施之地,其次雨水带来的水流不仅会有漂浮物还有其他垃圾,如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不仅具备污染性同时难以处理,进入下水道还会造成堵塞,而前述技术方案并未考虑到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具备排水口具备主动清理漂浮垃圾确保入水口畅通,双重过滤可以拦截雨水裹挟的生活垃圾避免堵塞下水道等优点,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在硬化地面的基块,所述基块顶面开设通口,所述通口内侧活动安装雨篦,所述雨篦底面安装撑杆,所述撑杆底部连接过滤板,所述撑杆侧壁接触安装于基块底面且将撑杆和滤板包裹的排水管;

5、所述排水管底面环绕开设漏水口,所述排水管侧壁中端开设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方并位于排水管侧壁顶部设置排放口。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管内侧顶部两端安装卡块,所述卡块两侧滑接撑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雨篦与撑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撑杆呈环绕于雨篦底面形呈阵列安装,所述撑杆底部固定连接于滤板,所述滤板与雨篦呈平行且二者对位,所述雨篦、撑杆和滤板三者形成中空笼体,且该笼体滑接于通口内侧,所述雨篦、撑杆和滤板均采用超高压聚乙烯材料制成。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管为顶面开口且内侧中空的容器,所述排水管顶面开口处密封连接基块底面,且排水管顶面开口直径大于通口,所述排水管底部接触下水道。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漏水口贯穿于排水管底面,从而将排水管与下水道联通,所述漏水口呈圆周环绕阵列开设于排水管底面,所述漏水口内侧还插接钎杆,所述钎杆顶部固定连接滤板底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口环绕排水管外表面底部开设,且排水口贯穿排水管与下水道入口联通,所述排放口环绕开设于排水管外表面顶部并将其贯穿,所述排放口同样联通下水道入口,所述排放口直径大于排水口,而排水口直径大于漏水口。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雨水裹挟垃圾快速涌入雨篦,小型垃圾会从雨篦漏口处与雨水共同进入排水管内部,并在笼体内被拦截,雨水则顺着滤板继续向下接触漏水口,从漏水口缓慢排入下水道,由于漏水口直径小排水慢,雨水将会在排水管内侧堆积并开始涨水,随着水位上涨将雨篦、撑杆和滤板组成的笼体顶起,超高压聚乙烯确保了笼体可以轻松浮于水面,当笼体上浮顶起雨篦,遮挡在雨篦顶部的软体塑料垃圾或其他具备遮挡性垃圾将随雨篦一起升起,雨篦升起后呈环形安装的撑杆将作为具备阻拦拉近进入通口作用的护栏,此时雨水将顺利从撑杆间隙处进入通口,达到了排水口具备主动清理漂浮垃圾确保入水口畅通的有益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雨篦和撑杆组成护栏阻挡表面积较大的垃圾进入通口导致下水道堵塞,而滤板则再次过滤随水流一起进入的较小的生活垃圾,达到了双重过滤可以拦截雨水裹挟的生活垃圾避免堵塞下水道的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在硬化地面的基块(1),所述基块(1)顶面开设通口(101),所述通口(101)内侧活动安装雨篦(2),其特征在于:所述雨篦(2)底面安装撑杆(201),所述撑杆(201)底部连接过滤板(3),所述撑杆(201)侧壁接触安装于基块(1)底面且将撑杆(201)和滤板(3)包裹的排水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内侧顶部两端安装卡块(7),所述卡块(7)两侧滑接撑杆(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篦(2)与撑杆(2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撑杆(201)呈环绕于雨篦(2)底面形呈阵列安装,所述撑杆(201)底部固定连接于滤板(3),所述滤板(3)与雨篦(2)呈平行且二者对位,所述雨篦(2)、撑杆(201)和滤板(3)三者形成中空笼体,且该笼体滑接于通口(101)内侧,所述雨篦(2)、撑杆(201)和滤板(3)均采用超高压聚乙烯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为顶面开口且内侧中空的容器,所述排水管(4)顶面开口处密封连接基块(1)底面,且排水管(4)顶面开口直径大于通口(101),所述排水管(4)底部接触下水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口(401)贯穿于排水管(4)底面,从而将排水管(4)与下水道联通,所述漏水口(401)呈圆周环绕阵列开设于排水管(4)底面,所述漏水口(401)内侧还插接钎杆(402),所述钎杆(402)顶部固定连接滤板(3)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5)环绕排水管(4)外表面底部开设,且排水口(5)贯穿排水管(4)与下水道入口联通,所述排放口(6)环绕开设于排水管(4)外表面顶部并将其贯穿,所述排放口(6)同样联通下水道入口,所述排放口(6)直径大于排水口(5),而排水口(5)直径大于漏水口(40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净化雨水口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在硬化地面的基块,所述基块顶面开设通口,所述通口内侧活动安装雨篦,所述雨篦底面安装撑杆,所述撑杆底部连接过滤板。本技术通过雨水裹挟垃圾快速涌入雨篦,从漏水口缓慢排入下水道,由于漏水口直径小排水慢,雨水将会在排水管内侧堆积并开始涨水,随着水位上涨将雨篦、撑杆和滤板组成的笼体顶起雨篦,遮挡在雨篦顶部的垃圾将随雨篦一起升起,雨篦升起后呈环形安装的撑杆将作为具备阻拦拉近进入通口作用的护栏,此时雨水将顺利从撑杆间隙处进入通口,达到了排水口具备主动清理漂浮垃圾确保入水口畅通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龙,刘振鹏,徐吉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瑞泰恒自动化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