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86510发布日期:2023-09-09 12:4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态治理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1、河流驳岸作为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城市河道滨水驳岸是维系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由于城市发展的过度开发,维持河岸的稳定和减少水土流失,很多城市河道滨水驳岸均采取了硬化加固处理,导致驳岸的生态功能严重减弱,对雨水的净化能力丧失,并且生态景观效果不佳。随着对生态恢复的重视,城市河道滨水硬化驳岸如何改造,恢复其生态功能,将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在不破坏现有基础结构的情况下,以解决传统的城市河道滨水硬化驳岸生态修复的难题,同时可加强驳岸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并且工序简单费用较少。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包括铺设于河岸上的硬质基底,硬质基底的引水基底与硬质基底的斜坡基底的坡顶相连,引水基底的高度低于河岸顶面高度,在引水基底上靠近斜坡基底的坡顶处设置有石笼挡墙,石笼挡墙与河岸之间留有排水沟;石笼挡墙外壁连接多组底部固定在斜坡基底上的土工格室,土工格室与石笼挡墙围成净化区,多组土工格室沿河岸排布,净化区的坡底处设置有溢水口,净化区内除溢水口以外的部分沿斜坡基底的垂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净化区砾石层、种植土层和植被层,所述净化区砾石层和种植土层内设置有三维网。

4、如上所述溢水口包括三维网和由三维网包裹的溢水口砾石层。

5、如上所述净化区砾石层填充在三维网下部,种植土层的下部填充在三维网上部并且种植土层的上部将三维网覆盖。

6、如上所述三维网底部用多组锚固钉固定在斜坡基底上。

7、如上所述土工格室为由格框围成的结构,格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固定在斜坡基底上。

8、如上所述净化区砾石层与石笼挡墙底部相连。

9、如上所述三维网为多层网袋状的立体孔网结构。

10、如上所述石笼挡墙内填充有砾石,石笼挡墙内砾石的直径小于净化区砾石层中砾石直径,净化区砾石层中砾石直径小于溢水口砾石层的砾石直径。

11、如上所述石笼挡墙的高度和溢水口砾石层的厚度均大于净化区砾石层的厚度。

12、如上所述土工格室格框顶面高出斜坡基底坡面的高度大于净化区砾石层的厚度。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利用三维网、草本植物发达根系相互交错连接,将净化区砾石层、植被土层和三维网形成一个板块结构,并通过锚固钉结构将其整体固定在土工格室内,下层的砾石间的空隙与植被根系相结合,提供微生物生存的空间,雨水通过排水沟经过石笼挡墙流入砾石层,经过植被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净化后从坡底溢出排入河中。本实用新型在不破坏现有护坡硬质基底结构及强度的情况下,恢复硬质边坡的植被,重构其生态景观,同时可对雨水进行净化;并且操作简单,造价较低。



技术特征:

1.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包括铺设于河岸上的硬质基底(1),其特征在于,硬质基底(1)的引水基底与硬质基底(1)的斜坡基底的坡顶相连,引水基底的高度低于河岸顶面高度,在引水基底上靠近斜坡基底的坡顶处设置有石笼挡墙(3),石笼挡墙(3)与河岸之间留有排水沟(2);石笼挡墙(3)外壁连接多组底部固定在斜坡基底上的土工格室(4),土工格室(4)与石笼挡墙(3)围成净化区,多组土工格室(4)沿河岸排布,净化区的坡底处设置有溢水口(10),净化区内除溢水口(10)以外的部分沿斜坡基底的垂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净化区砾石层(7)、种植土层(8)和植被层(9),所述净化区砾石层(7)和种植土层(8)内设置有三维网(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口(10)包括三维网(5)和由三维网(5)包裹的溢水口砾石层(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区砾石层(7)填充在三维网(5)下部,种植土层(8)的下部填充在三维网(5)上部并且种植土层(8)的上部将三维网(5)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网(5)底部用多组锚固钉(6)固定在斜坡基底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室(4)为由格框围成的结构,格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固定在斜坡基底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区砾石层(7)与石笼挡墙(3)底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网(5)为多层网袋状的立体孔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挡墙(3)内填充有砾石,石笼挡墙(3)内砾石的直径小于净化区砾石层(7)中砾石直径,净化区砾石层(7)中砾石直径小于溢水口砾石层(11)的砾石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挡墙(3)的高度和溢水口砾石层(11)的厚度均大于净化区砾石层(7)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室(4)格框顶面高出斜坡基底坡面的高度大于净化区砾石层(7)的厚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包括铺设于河岸上的硬质基底,硬质基底的引水基底与硬质基底的斜坡基底的坡顶相连,引水基底的高度低于河岸顶面高度,在引水基底上靠近斜坡基底的坡顶处设置有石笼挡墙,石笼挡墙与河岸之间留有排水沟;石笼挡墙外壁连接多组底部固定在斜坡基底上的土工格室,土工格室与石笼挡墙围成净化区,多组土工格室沿河岸排布,净化区的坡底设置溢水口,净化区内除溢水口以外的部分,沿斜坡基底的垂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净化区砾石层、种植土层和植被层,所述净化区砾石层和种植土层内设置有三维网。本技术能有效恢复河流边坡消落带的植被,增强雨水的净化能力,提高其景观效果,并且施工简单、造价低。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叶晶,向江,彭香玉,周林,史明,肖磊,许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