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0198发布日期:2023-12-29 18:37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尤其是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1、河道治理是控制和改造河道的工程措施,在天然河流中经常发生冲刷和淤积现象,容易发生水害,妨碍水利发展,为适应除患兴利要求,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河道进行整治,包括治导、疏浚和护岸等工程,同时目前在河道中经常出现各种漂浮垃圾,也容易对河道造成污染堵塞,影响生态。

2、现阶段在河道治理清理垃圾时,通常采用人工驾船作业,其对垃圾清理的效率较低,且费时费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够长期持续对河道中的垃圾进行收集处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筒,所述垃圾收集筒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两个滚动轴承,两个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轴,所述螺旋输送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垃圾收集筒的内壁分别开设有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所述垃圾收集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框。

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垃圾出口的下方设有导流壳,所述导流壳的上表面与垃圾收集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筒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腿,每个所述伸缩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框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正面开设有一组漏孔。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筒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检修板,所述检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扣槽。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垃圾收集筒的上方设有两个吊环,每个所述吊环的底面均与垃圾收集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装置通过设置有驱动机构,利用驱动机构能够为螺旋输送轴提供动力,使螺旋输送轴进行旋转,通过垃圾收集筒、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的配合,能够将进入垃圾收集筒内部的垃圾向外输送,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河道中的垃圾进行清理,并且其无需连接电源即可长期运行使用,持续对河道中的垃圾进行收集处理,较为环保,通过设置有导流框,利用导流框能够对河道中更多的垃圾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更好的进入垃圾收集筒的内部,增加了垃圾收集筒对垃圾收集的范围,提高了对河道垃圾处理的效率,通过设置有挡板,利用挡板和漏孔能够对体积较大的垃圾进行阻拦,避免其进入垃圾收集筒的内部对该装置造成堵塞,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运行使用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收集筒(8),所述垃圾收集筒(8)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两个滚动轴承(13),两个所述滚动轴承(13)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轴(12),所述螺旋输送轴(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6),所述垃圾收集筒(8)的内壁分别开设有垃圾入口(14)和垃圾出口(11),所述垃圾收集筒(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导流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出口(11)的下方设有导流壳(1),所述导流壳(1)的上表面与垃圾收集筒(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筒(8)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腿(2),每个所述伸缩腿(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框(3)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挡板(4),所述挡板(4)的正面开设有一组漏孔(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筒(8)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检修板(9),所述检修板(9)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扣槽(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筒(8)的上方设有两个吊环(7),每个所述吊环(7)的底面均与垃圾收集筒(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垃圾收集筒,所述垃圾收集筒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两个滚动轴承,两个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螺旋输送轴。本装置通过利用驱动机构能够为螺旋输送轴提供动力,使螺旋输送轴进行旋转,通过垃圾收集筒、垃圾入口、和垃圾出口的配合,能够将进入垃圾收集筒内部的垃圾向外输送,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河道中的垃圾进行清理,并且其无需连接电源即可长期运行使用,持续对河道中的垃圾进行收集处理,较为环保,通过设置有导流框,利用导流框能够对河道中更多的垃圾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更好的进入垃圾收集筒的内部,增加了垃圾收集筒对垃圾收集的范围,提高了对河道垃圾处理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汪涛,唐炳钦,何原平,刘荣荣,朱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九合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