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作业钻探和静力触探双平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0211发布日期:2023-09-09 13:58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作业钻探和静力触探双平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工程地质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上钻探和静力触探的设备。


背景技术:

1、静力触探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层的工程性质和空间分布。然而,在部分场地下卧地层为卵石砾石等难以穿透的地层时,静力触探试验就面临着困难。为了进行有效的静力触探试验,需要先用钻探设备钻探引孔,再进行静力触探试验。这就需要先把静探设备吊下平台,再把钻探设备吊上平台,待钻探设备完成扫孔再把钻探设备吊下,把静探设备吊上,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勘察的难度和安全隐患,另外一方面也增加勘察的成本和工期,有限的勘察窗口期在来回吊运钻探设备和静探设备中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一种可以提高水上静力触探试验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装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作业钻探和静力触探双平台结构,该结构是双层平台结构,下层用于安置静探设备,上层用于安置钻探设备。当需要钻探设备引孔时可直接下放钻杆钻具,这样可以避免来回吊运设备的麻烦和风险,极大地提升了水上静力触探试验的安全性、效率和经济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水上作业钻探和静力触探双平台结构,包括下层平台和通过支撑架安装在下层平台上的上层平台,下层平台下设有静探搭架;下层平台上安装有静探设备,上层平台上安装有钻探设备,静探设备上的加压装置和钻探设备的钻杆在竖直方向上不共线。

4、进一步的:所述静探设备中包括滑轨,加压装置安装在所述滑轨上。通过滑轨移动加压装置的位置,可以避开上层平台中钻探设备钻杆,防止相互干涉、损坏。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若干竖直的撑杆,下层平台上设有对应撑杆位置的若干开口管套,开口管套的内径等于撑杆的外径。通过将撑杆插入开口套管,实现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的快速拼接,提高作业效率。

6、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的两侧对称设有钢制挂绳。方便吊机吊装。

7、进一步的: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上设有一圈围栏。人员在平台上调试和检修设备时,防止人员坠下平台,提高水面作业的安全性。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通过若干根单根钢管通过管接头拼装而成。便于将支撑架拆解,方便运输。

9、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10、本装置使用上下双层平台结构,可以在同一探测点同时部署钻探和静探设备,相比于传统岩土工程勘察方法,使用本装置只需一次吊装即可完成作业,避免了来回吊运设备的麻烦和风险,可以在有限的窗口期内完成更多的测试任务,提高勘探效率;

11、相比于传统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本装置通过减少吊运次数,减少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风险;

12、本装置使用范围广、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成本低、性能安全可靠。可以进行方便地移动和安装,在不同场地之间快速移动转换。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上作业钻探和静力触探双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平台(2)和通过支撑架(6)安装在下层平台(2)上的上层平台(7),下层平台(2)下设有静探搭架(1);下层平台(2)上安装有静探设备(3),上层平台(7)上安装有钻探设备(8),静探设备(3)上的加压装置(3.1)和钻探设备(8)的钻杆(8.1)在竖直方向上不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作业钻探和静力触探双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探设备(3)中包括滑轨(4),加压装置(3.1)安装在所述滑轨(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作业钻探和静力触探双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包括若干竖直的撑杆,下层平台(2)上设有对应撑杆位置的若干开口管套(2.1),开口管套(2.1)的内径等于撑杆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作业钻探和静力触探双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台(7)和下层平台(2)的两侧对称设有钢制挂绳(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作业钻探和静力触探双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层平台(7)和下层平台(2)上设有一圈围栏(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作业钻探和静力触探双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通过若干根单根钢管通过管接头拼装而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上作业钻探和静力触探双平台结构,包括下层平台和通过支撑架安装在下层平台上的上层平台,下层平台下设有静探搭架;下层平台上安装有静探设备,上层平台上安装有钻探设备。静探设备中包括滑轨,加压装置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支撑架包括若干竖直的撑杆,下层平台上设有对应撑杆位置的若干开口管套,开口管套的内径等于撑杆的外径。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的两侧对称设有钢制挂绳。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上设有一圈围栏。支撑架通过若干根单根钢管通过管接头拼装而成。本装置使用上下双层平台结构,只需一次吊装即可完成作业,避免了来回吊运设备的麻烦和风险,可以在有限的窗口期内完成更多的测试任务,提高勘探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万友,蔡子阳,武小强,吴延松,王爱国,杨建标,赵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