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拦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0144发布日期:2023-08-25 00:1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拦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雨水拦渣,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雨水拦渣结构。


背景技术:

1、市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排水系统趋于完善,在城市排水系统中道路一侧的排水沟渠发挥着集水、过滤和导流的作用,这样的沟渠一般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处进水口,进水口顶部安装一个拦渣栅对水中杂物进行阻截,是每当夏季暴雨来临时,将会有大量的杂物跟随水流流向沟渠进水口,这样很容易造成沟渠进水口堵塞,从而导致雨水聚集无法及时排出,一般情况下都是将进水口顶部的拦渣栅移开,以保证雨水能够快速排进沟渠内,但是这样使大量的杂物也随之进入沟渠内,久而久之也会堵塞沟渠。

2、经检索,如公开号为cn218374345u所公开的一种市政雨水栏渣结构,当下暴雨路面积水较多时,可以拧出连接块上的螺钉,将两个拦渣栅向上翻转开,使u型箱的开口露出,然后顺时针转动转盘,转盘带动螺纹柱转动,螺纹柱在螺纹筒内转动并向上移动,在轴承套的作用下使螺纹柱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连接柱和u型架带动两个升降拦渣栅向上运动,升降拦渣栅带动凸型条在凸型槽的内部向上运动,在升降拦渣栅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与两个拦渣栅滑动接触,当螺纹柱运动至最高点时升降拦渣栅能够将u型箱的开口另外两侧阻挡住,便完成升降拦渣栅的调节;此后,雨水通过拦渣栅和升降拦渣栅上的阻截孔进入u型箱内,并通过排水孔进入沟渠内,同时雨水中的杂物会被拦渣栅和升降拦渣栅阻截在外侧,避免堵塞u型箱。

3、上述所述技术方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的进行操作,当下暴雨时还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螺纹柱在长时间的处于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锈蚀,并不能够快速地进行转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雨水拦渣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拦渣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拦渣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顶环,所述主体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顶盖,所述固定顶盖的边缘与连接顶环的内侧之间设有安装空槽,所述主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自动拦渣机构;

3、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拦渣机构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警示卡环,所述警示卡环和自动拦渣机构之间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

4、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拦渣机构包括连接浮块,所述连接浮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形框,所述连接环形框的表面开设有固定通孔。

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环形框的表面与安装空槽的内侧相互贴合。

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环形框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卡槽,所述连接环形框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

7、进一步的,所述警示卡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通孔的内侧与导向柱的表面外侧相互贴合。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自动拦渣机构,能够在夏季暴雨来时,排水效率低会导致其内部积水,此时自动拦渣机构能够自行地进行升高,对连接顶环的顶部进行分隔,防止外部杂质移动至固定顶盖的顶部容易造成堵塞,能够使得整体能够稳定地向外部进行排水,操作方便。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安装卡槽、警示卡环和紧固螺栓,便于将警示卡环能够卡在安装卡槽的表面外侧,接着将紧固螺栓与连接环形框之间进行连接固定,从而能够对警示卡环进行安装,对路人或驾驶员进行安全警示作用,也方便进行更换。



技术特征:

1.一种雨水拦渣结构,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顶环(2),所述主体(1)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柱(3),所述导向柱(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顶盖(4),所述固定顶盖(4)的边缘与连接顶环(2)的内侧之间设有安装空槽(5),所述主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自动拦渣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拦渣机构(6)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警示卡环(7),所述警示卡环(7)和自动拦渣机构(6)之间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拦渣机构(6)包括连接浮块(9),所述连接浮块(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形框(10),所述连接环形框(10)的表面开设有固定通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形框(10)的表面与安装空槽(5)的内侧相互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形框(10)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卡槽(12),所述连接环形框(10)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水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卡环(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卡槽(14)和第二卡槽(1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雨水拦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通孔(11)的内侧与导向柱(3)的表面外侧相互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雨水拦渣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雨水拦渣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顶环,所述主体的内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顶盖,所述固定顶盖的边缘与连接顶环的内侧之间设有安装空槽,所述主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自动拦渣机构;本技术通过设有的自动拦渣机构,能够在夏季暴雨来时,排水效率低会导致其内部积水,此时自动拦渣机构能够自行地进行升高,对连接顶环的顶部进行分隔,防止外部杂质移动至固定顶盖的顶部容易造成堵塞,能够使得整体能够稳定地向外部进行排水,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黎宏,宋初阳,周波,邓世杰,张焱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黎宏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