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TBM施工的地下排水廊道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75346发布日期:2023-12-06 21:0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电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tbm施工的地下排水廊道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1、当前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以地下厂房为主,为了减轻高压管道的外水压力及地下厂房渗漏水,在地下厂房与高压管道周围均布置有排水廊道,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目前,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水廊道及高压管道排水廊道的施工以人工钻爆法开挖为主,与之相适应的采用多层布置,层与层之间没有直接的通道相连,每层均需预留专门的施工通道以及后期交通检修专用通道,此外在横向与纵向排水廊道衔接处转弯半径较小。

2、tbm施工具有进度快、围岩损伤小、安全风险低等优点,但进厂组装及退场拆除需要较大的场地、同时需要较长的时间。传统的排水廊道布置结构难以满足tbm连续作业的要求,极大的影响tbm的工程应用。

3、因此不同高程的排水廊道布置应连续,并在组装及拆除位置布置空间足够的拆装通道。该布置不仅保证了tbm可顺利进厂组装及退场拆除,还保证了地下厂房排水廊道及高压管道排水廊道连接成整体、一次性施工完毕,可加快工程的进度,降低施工的安全风险,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tbm施工的地下排水廊道布置结构,保证了tbm可顺利进厂组装及退场拆除,能够满足tbm连续作业的要求,一次性施工完毕,可加快工程的进度。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tbm施工的地下排水廊道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厂房外围排水廊道最低端的tbm组装洞室,厂房外围排水廊道分层呈螺旋上升结构,每一层的厂房外围排水廊道均包括横向廊道和纵向廊道,横向廊道和纵向廊道之间通过圆弧廊道连接,厂房外围排水廊道的最高端与高压管道外排水廊道连接,高压管道外排水廊道的转弯位置以及与厂房外围排水廊道的连接位置均设有转弯圆弧,高压管道外排水廊道的结束端设置tbm回收洞室,tbm回收洞室与主厂房送风洞连通。

3、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圆弧廊道和转弯圆弧的半径不小于30m。

4、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厂房外围排水廊道和高压管道外排水廊道内设置排水孔。

5、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厂房外围排水廊道设置三层螺旋,第一层螺旋的坡度为0%~5%,第二层螺旋的坡度为0%~2%,第三层螺旋的坡度为0%~3%。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tbm施工的地下排水廊道布置结构,通过将厂房外围排水廊道设置为螺旋结构,实现不同高程的排水廊道布置连续,并在组装及拆除位置布置空间足够的拆装通道,保证了tbm可顺利进厂组装及退场拆除,还能够保证了地下厂房排水廊道及高压管道排水廊道连接成整体、一次性施工完毕,可加快工程的进度,降低施工的安全风险,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tbm施工的地下排水廊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厂房外围排水廊道(2)最低端的tbm组装洞室(1),厂房外围排水廊道(2)分层呈螺旋上升结构,每一层的厂房外围排水廊道(2)均包括横向廊道(201)和纵向廊道(202),横向廊道(201)和纵向廊道(202)之间通过圆弧廊道(203)连接,厂房外围排水廊道(2)的最高端与高压管道外排水廊道(3)连接,高压管道外排水廊道(3)的转弯位置以及与厂房外围排水廊道(2)的连接位置均设有转弯圆弧(301),高压管道外排水廊道(3)的结束端设置tbm回收洞室(4),tbm回收洞室(4)与主厂房送风洞(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tbm施工的地下排水廊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廊道(203)和转弯圆弧(301)的半径不小于3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tbm施工的地下排水廊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房外围排水廊道(2)和高压管道外排水廊道(3)内设置排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tbm施工的地下排水廊道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房外围排水廊道(2)设置三层螺旋,第一层螺旋的坡度为0%~5%,第二层螺旋的坡度为0%~2%,第三层螺旋的坡度为0%~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TBM施工的地下排水廊道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厂房外围排水廊道最低端的TBM组装洞室,厂房外围排水廊道分层呈螺旋上升结构,每一层的厂房外围排水廊道均包括横向廊道和纵向廊道,横向廊道和纵向廊道之间通过圆弧廊道连接,厂房外围排水廊道的最高端与高压管道外排水廊道连接,高压管道外排水廊道的转弯位置以及与厂房外围排水廊道的连接位置均设有转弯圆弧,高压管道外排水廊道的结束端设置TBM回收洞室,TBM回收洞室与主厂房送风洞连通。该布置结构能够保证了TBM可顺利进厂组装及退场拆除,能够满足TBM连续作业的要求,一次性施工完毕,可加快工程的进度。

技术研发人员:丁万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