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2175发布日期:2023-10-14 14:0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矿山修复,尤其是涉及一种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1、矿山生态修复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各类矿山、工程砂石料场大多设置有高边坡结构。为了保证边坡安全性,此类边坡在开挖过程中每隔一定高度会设置一处马道,马道上设置排水沟,将边坡上汇集的雨水、地表水等导入排水设施,以减少降水对边坡的冲刷。而在此类边坡工程的后期山生态修复中,常常在马道上种植爬山虎进行绿化。但是,植物生长需要雨水、地表水等作为水源。马道上排水沟的排水作用与马道上绿植的用水需求是一对矛盾,因此,造成边坡复绿修复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所述边坡分段后通过马道依次衔接构成多级结构,每级所述马道上均设置有

3、排水沟,设置在靠近边坡一侧,包括与边坡间隔设置的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内侧的边坡和马道上设置有防水层,第一挡墙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所述排水沟的首尾两端设置有堵头,排水沟的上方设置有位于边坡和第一挡墙之间的攀爬网架;

4、种植槽,设置在排水沟外侧,包括与第一挡墙间隔设置的第二挡墙,以及设置在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之间的种植土,第二挡墙上设置有第二排水管;

5、其中,第一排水管用于连通排水沟和种植槽,第二排水管用于将种植槽内多余的水排至其外侧马道上。

6、所述防水层为10cm厚的喷涂混凝土层。

7、所述防水层在边坡上的喷涂高度、堵头的高度与第一挡墙等高。

8、所述第一排水管水平设置在水平面上的防水层上方。

9、所述第二排水管由内而外倾斜向下设置,且靠近种植槽的一端高于第一排水管的高度。

10、所述第一排水管成排设置在第一挡墙上,第二排水管成排设置在第二挡墙上,且相邻第一排水管的间距和相邻第二排水管的间距均为3m。

11、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靠近种植槽的一端均设置有双层400g/m2的土工布作为防堵层。

12、所述种植槽的宽度为0.5m。

13、所述攀爬网架为由边坡向第一挡墙倾斜向下设置的塑铁丝网格或塑料网格,且攀爬网架的网格网孔≤10cm。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通过在马道内侧的水平面上砌筑第一挡墙构成排水沟,用以汇集边坡地表水和雨水,减轻对边坡的冲刷破坏;在排水沟首、末两端设置堵头用来蓄水,在排水沟的第一挡墙底部设置第一排水管向外侧种植槽供水;种植槽内填充种植土,按照一定间距种植爬山虎用以边坡复绿修复;种植槽的第二挡墙上设置有外倾排水孔,能够将多余水份外排,防止发生内涝,影响植物生长;同时在排水沟上方设置攀爬网架,以利于爬山虎向边坡上附着生长。本实用新型成本低、效果好,可有效解决马道排水沟向外排水与马道上绿植的用水需求的矛盾难题,不仅能够保证边坡的安全性,而且还会提高边坡的复绿修复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分段后通过马道依次衔接构成多级结构,每级所述马道上均设置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为10cm厚的喷涂混凝土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在边坡上的喷涂高度、堵头的高度与第一挡墙等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水平设置在水平面上的防水层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由内而外倾斜向下设置,且靠近种植槽的一端高于第一排水管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成排设置在第一挡墙上,第二排水管成排设置在第二挡墙上,且相邻第一排水管的间距和相邻第二排水管的间距均为3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靠近种植槽的一端均设置有双层400g/m2的土工布作为防堵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的宽度为0.5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爬网架为由边坡向第一挡墙倾斜向下设置的塑铁丝网格或塑料网格,且攀爬网架的网格网孔≤10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矿山边坡复绿修复系统,所述边坡分段后通过马道依次衔接构成多级结构,每级马道上均设置有:排水沟,设置在靠近边坡一侧,包括第一挡墙,其内侧的边坡和马道上设置有防水层,第一挡墙上还设置有第一排水管,排水沟的上方设置有攀爬网架;种植槽,设置在排水沟外侧,包括第二挡墙,以及设置在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之间的种植土,第二挡墙上设置有第二排水管;其中,第一排水管用于连通排水沟和种植槽,第二排水管用于将种植槽内多余的水排至其外侧马道上。本技术成本低、效果好,可有效解决马道排水沟向外排水与马道上绿植的用水需求的矛盾难题,不仅能够保证边坡的安全性,而且还会提高边坡的复绿修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鹏,王伟,蓝祖秀,宋双杰,杨应军,胡能明,郑宇,王志强,杨继华,胡夏恺,李晓娜,李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