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铲斗和地下铲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6414发布日期:2023-10-14 22:0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铲斗和地下铲运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基础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铲斗和地下铲运机。


背景技术:

1、对于铲运机、装载机来说,耳板布置在铲斗上,通过耳板上设置的轴套与铲运机、装载机的工作臂连接。

2、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的耳板在制作时,由于耳板内轮廓与铲斗后方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使其耳板外轮廓与轴套相切、再使其各个直线段相连并在两直线交点处通过圆角过渡,形成一个形似“月牙”的板类零件,现有技术中在制作耳板时,通常采用火线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从较大的耳板制作材料上切割出耳板,耳板自身对于生产来说,材料利用率仅为占三成左右,而剩余的余料形状很难再一次地被利用,因此,耳板自身形状导致材料利用率过低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

3、除此之外,由于耳板上的轴套与铲运机、装载机的工作臂连接,故而在工作时会以轴套为转动点,因此耳板在交变应力反复作用下,易发生裂纹萌生和扩展并突然断裂的失效方式,即疲劳断裂。其失效因素不排除耳板的局部区域所产生的交变应力,这些局部的交变应力往往为耳板的最薄弱处,这些局部区域可能因传递外载荷、几何形状突变、工况环境、耳板自身残余应力未消除和材料本身缺陷等产生。在工况较为严峻的环境中,耳板更换较为困难,耳板作为主要受力件,需要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疲劳性能,从而保证现场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

4、综上,现有技术中的耳板在材料利用率、使用结构稳定性方面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铲斗,其耳板材料的利用率较高,且通过合理设计,增强耳板的抗疲劳能力、抗应变力变形能力,提高铲斗的使用寿命。

2、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铲斗,所述铲斗包括:

3、底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平面部与第二平面部;

4、耳板构件,所述耳板构件包括上半月板与下半月板;

5、其中,所述上半月板连接在所述第一平面部上,所述下半月板连接在所述第二平面部上;

6、所述上半月板靠近第二平面部的端部与所述下半月板靠近第一平面部的端部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铲斗上设置耳板构件,耳板构件包括上半月板与下半月板,相对现有技术中一整块耳板而言,本实施例中的上半月板、下半月板的体块较小,在制作过程中,可从小块料板上切割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8、除此之外,上半月板连接在底板的第一平面部上,下半月板连接在底板的第二平面部上,其中,轴套设置在下半月板上,通过将上半月板与下半月板连接,即增加了耳板构件与底板的连接面积,使得耳板构件与底板的连接强度有所加强,使得耳板构件与底板的连接更为稳定。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半月板包括沿所述第一平面部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上半月板通过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下半月板连接;

10、和/或,

11、所述下半月板包括沿所述第二平面部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下半月板通过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上半月板连接。

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与所述下半月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平面部垂直;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与所述下半月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垂直。

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至少部分重叠。

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铲斗还包括第一补强板,所述第一补强板设置在所述上半月板与所述下半月板的连接处;

15、和/或,

16、所述铲斗还包括第二补强板,所述下半月板包括圆弧部,所述第二补强板设置在所述圆弧部。

1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补强板设有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补强板设有第二镂空部。

1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铲斗还包括弯板,所述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弯板与所述耳板构件连接。

1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铲斗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第一平面部上并向第二平面部延伸超过所述上半月板与所述下半月板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上半月板、下半月板连接。

2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铲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溢流板,所述溢流板设置在第一平面部上。

21、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铲运机,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铲斗。

22、本申请的一种铲斗,至少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

23、通过在下半月板或上半月板设置延伸部,上、下半月板通过延伸部连接,使上、下半月板的连接部位的长度远大于上半月板任意一横截面的长度,使得此连接部位的承受交变应力的能力加强,使得耳板构件的连接强度较好;

24、通过设置第一补强板、第二补强板,能够增加上半月板、下半月板与底板的连接强度,使得上半月板、下半月板与底板的连接更为稳定,还能提高铲斗的承受交变应力冲击,增强铲斗的抗变形的能力;

25、通过在第一补强板或第二补强板上设置镂空部,在镂空部内填充焊缝,使得耳板构件与底板的连接更加牢固、稳定,从而使得耳板构件连接强度加强,耳板构架承受交变应力的能力更好,保证铲斗的安全系数。



技术特征:

1.一种铲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斗,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铲斗,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铲斗,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铲斗,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铲斗,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铲斗,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铲斗,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铲斗,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地下铲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铲斗(1)。


技术总结
本申请的一种铲斗和地下铲运机,铲斗包括底板和耳板构件,底板包括第一平面部与第二平面部;耳板构件包括上半月板与下半月板;上半月板连接在第一平面部上,下半月板连接在第二平面部上;上半月板靠近第二平面部的端部与下半月板靠近第一平面部的端部连接。本申请将耳板划分为上、下两块半月板,上半月板、下半月板的体块较小,在制作过程中,可从小块料板上切割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民,李启超,门健,曹韦伟,刘绍东,仇志龙,邢海军,张显亮,胡毅,夏毅敏,赵海鸣,李小祥,李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