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9128发布日期:2023-12-21 14:2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土建,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1、以往,地下室施工采用一柱一桩的方式,剪力墙处除端柱采用一柱一桩外,还需要在首层设置转换梁托换地面以上剪力墙,所以地下室施工难度比较高,故现有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但是地下室的施工难度较高,水平结构体系本身是主体结构地下室各层楼板,除满足永久使用阶段的受力计算要求的同时,还要根据逆作工况需要传递的水平力、承担施工荷载及暗挖土方的要求进行设计,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梁板连接节点设计及施工难度较大,实际并不容易,因此需要一种逆作法结构以降低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符合载荷要求并能降低施工难度的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

2、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包括钢管柱、混凝土梁、无梁楼盖板和剪力墙,所述钢管柱通过钢牛腿连接所述混凝土梁或所述无梁楼盖板,所述混凝土梁设置有梁角筋、中部钢筋和梁腰筋,所述梁角筋通过套筒与所述钢管柱连接,所述中部钢筋与所述钢牛腿的翼缘焊接,所述梁腰筋通过腰筋连接板与所述钢管柱连接;所述无梁楼盖板设置有面板底钢筋和内钢筋,所述面板底钢筋通过套筒与所述钢管柱连接,所述内钢筋与所述钢牛腿焊接;所述钢管柱通过角钢连接所述剪力墙,所述剪力墙设置有连柱钢筋与所述角钢焊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剪力墙于层与层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混凝土梁或所述无梁楼盖板对应的框架梁,所述框架梁设置有预留钢筋,所述剪力墙4还设置有与所述预留钢筋通过连接筒连接的竖向钢筋。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中部钢筋与所述钢牛腿的翼缘双面贴角焊接,所述连柱钢筋与所述角钢双面贴角焊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套筒和腰筋连接板与所述钢管柱对焊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钢牛腿设置有内加劲肋,所述钢牛腿与所述钢管柱对接焊接或角焊缝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角钢与所述钢管柱满焊连接。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钢牛腿能方便后期对钢管柱与混凝土梁和无梁楼盖板的连接,配合各钢筋与钢管柱和钢牛腿的连接,以及利用角钢连接剪力墙和钢管柱,确保剪力墙与混凝土梁或无梁楼盖板共同受力,整体结构满足永久使用阶段的受力计算要求,以及逆作工况需要传递的水平力、承担施工荷载和暗挖土方的要求,结构连接方便可靠,施工难度低,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柱、混凝土梁、无梁楼盖板和剪力墙,所述钢管柱通过钢牛腿连接所述混凝土梁或所述无梁楼盖板,所述混凝土梁设置有梁角筋、中部钢筋和梁腰筋,所述梁角筋通过套筒与所述钢管柱连接,所述中部钢筋与所述钢牛腿的翼缘焊接,所述梁腰筋通过腰筋连接板与所述钢管柱连接;所述无梁楼盖板设置有面板底钢筋和内钢筋,所述面板底钢筋通过套筒与所述钢管柱连接,所述内钢筋与所述钢牛腿焊接;所述钢管柱通过角钢连接所述剪力墙,所述剪力墙设置有连柱钢筋与所述角钢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于层与层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混凝土梁或所述无梁楼盖板对应的框架梁,所述框架梁设置有预留钢筋,所述剪力墙还设置有与所述预留钢筋通过连接筒连接的竖向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钢筋与所述钢牛腿的翼缘双面贴角焊接,所述连柱钢筋与所述角钢双面贴角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和腰筋连接板与所述钢管柱对焊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牛腿设置有内加劲肋,所述钢牛腿与所述钢管柱对接焊接或角焊缝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与所述钢管柱满焊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剪力墙逆作法的支承结构,包括钢管柱、混凝土梁、无梁楼盖板和剪力墙,所述钢管柱通过钢牛腿连接所述混凝土梁或所述无梁楼盖板,所述混凝土梁设置有梁角筋、中部钢筋和梁腰筋,所述梁角筋通过套筒与所述钢管柱连接,所述中部钢筋与所述钢牛腿的翼缘焊接,所述梁腰筋通过腰筋连接板与所述钢管柱连接;所述无梁楼盖板设置有面板底钢筋和内钢筋,所述面板底钢筋通过套筒与所述钢管柱连接,所述内钢筋与所述钢牛腿焊接;所述钢管柱通过角钢连接所述剪力墙,所述剪力墙设置有连柱钢筋与所述角钢焊接。其结构连接方便可靠,施工难度低,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刘永添,陈剑图,杨丰瑞,吴旻,叶瑞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