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6126发布日期:2023-10-28 22:2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管桩施工,尤其是一种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


背景技术:

1、管桩作为主要受力结构件,其可承受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竖向载荷,对管桩的安装精度和垂直度控制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管桩施工是整个主体安全及施工作业安全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管桩施工时,通过钻孔设备进行钻孔作业,并且通过钢护筒对钻孔进行支护,对钢护筒内进行清孔操作,在孔底位置浇筑抗拔桩混凝土,通过吊装设备向钢护筒内插入管桩,以实施对钢管柱与钻孔内底部的混凝土台进行抵靠,而后向钢管桩内吊装钢筋笼,并且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通过拔管设备将钢护筒从钻孔吊装出去,即可成型最终的管桩。

2、上述施工工法中,在实际管桩导入钻孔的过程中,对于管桩的垂直精度要求很高,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管桩内设置在超声波检测仪来采集垂直度及中心度,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对管桩进行实时调整,使得管桩存在一定偏斜及偏心的风险,而且该处偏斜中,由于混凝土已经浇筑,无法进行调整,对于整个钢管柱的施工产生极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通过在钢护筒上端设置该定位护筒能够实现对管桩垂直度及中心度进行调整,确保管桩的施工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中的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包括安装在钢护筒上端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与钢护筒同轴布置,所述定位筒的内壁周向方向设置有多组调整头,所述多组调整头沿着定位筒的径向方向布置,所述多组调整头与调整机构连接,调整机构驱动多组调整头向定位筒中心靠近或远离。

4、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

5、所述多组调整头沿着定位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排,调整头沿着定位筒的内壁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四组。

6、所述调整头整体呈杆状且与定位筒筒壁构成滑动配合,所述调整头伸入定位筒的一端设置有调整盖,所述调整盖一端与调整头的一端构成丝杆螺母配合,所述调整盖的另一端与管桩抵靠或分离。

7、所述调整头伸出定位筒外壁的杆身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定位筒的外壁及调整头的伸出端抵靠。

8、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调整头伸出端的调整楔块,所述调整楔块上设置有调整斜面,所述调整斜面上设置有调整滚轮,驱动单元驱动调整滚轮竖直移动。

9、所述调整滚轮分别与调整驱动圈连接,所述调整驱动圈与定位筒同轴布置,上、下两排调整头所在的调整驱动圈同步靠近或远离。

10、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上下两组调整驱动圈上的调整螺母,所述调整螺母与调整丝杆配合,所述调整丝杆沿着定位筒轴向方向布置,所述调整丝杆与上下两组调整螺母配合的所在段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

11、上下两组调整驱动圈通过滑动杆构成滑动配合,所述滑动杆与调整丝杆平行布置。

12、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该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在实际使用时,将定位筒预先与钢护筒上端进行固定,保持钢护筒与定位筒处在同轴状态,在实施对管桩吊装时,通过调整机构驱动多组调整头向定位筒中心靠近,使得多组调整头与管桩外壁抵靠,通过垂直度测量尺及中心度测量尺,实时调整调整头的伸出量,达到对管桩与钢护筒插接中心度及垂直度的保持,以确保管桩的施工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钢护筒上端的定位筒(100),所述定位筒(100)与钢护筒同轴布置,所述定位筒(100)的内壁周向方向设置有多组调整头(200),所述多组调整头(200)沿着定位筒(100)的径向方向布置,所述多组调整头(200)与调整机构连接,调整机构驱动多组调整头(200)向定位筒(100)中心靠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调整头(200)沿着定位筒(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排,调整头(200)沿着定位筒(100)的内壁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四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头(200)整体呈杆状且与定位筒(100)筒壁构成滑动配合,所述调整头(200)伸入定位筒(100)的一端设置有调整盖(210),所述调整盖(210)一端与调整头(200)的一端构成丝杆螺母配合,所述调整盖(210)的另一端与管桩抵靠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头(200)伸出定位筒(100)外壁的杆身上套设有复位弹簧(220),所述复位弹簧(220)的两端分别与定位筒(100)的外壁及调整头(200)的伸出端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调整头(200)伸出端的调整楔块(230),所述调整楔块(230)上设置有调整斜面(231),所述调整斜面(231)上设置有调整滚轮(232),驱动单元驱动调整滚轮(232)竖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滚轮(232)分别与调整驱动圈(233)连接,所述调整驱动圈(233)与定位筒(100)同轴布置,上、下两排调整头(200)所在的调整驱动圈(233)同步靠近或远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上下两组调整驱动圈(233)上的调整螺母(2331),所述调整螺母(2331)与调整丝杆(2332)配合,所述调整丝杆(2332)沿着定位筒(100)轴向方向布置,所述调整丝杆(2332)与上下两组调整螺母(2331)配合的所在段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其特征在于:上下两组调整驱动圈(233)通过滑动杆(234)构成滑动配合,所述滑动杆(234)与调整丝杆(2332)平行布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包括安装在钢护筒上端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与钢护筒同轴布置,所述定位筒的内壁周向方向设置有多组调整头,所述多组调整头沿着定位筒的径向方向布置,所述多组调整头与调整机构连接,调整机构驱动多组调整头向定位筒中心靠近或远离,该管桩施工用定位护筒在实际使用时,将定位筒预先与钢护筒上端进行固定,保持钢护筒与定位筒处在同轴状态,在实施对管桩吊装时,通过调整机构驱动多组调整头向定位筒中心靠近,使得多组调整头与管桩外壁抵靠,通过垂直度测量尺及中心度测量尺,实时调整调整头的伸出量,达到对管桩与钢护筒插接中心度及垂直度的保持,以确保管桩的施工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哲,梁惠勇,赵锐,汤奇周,刘重阳,曹绍臣,陈天,叶建,方有超,赵昊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