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板桩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46036发布日期:2024-01-23 10:29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板桩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设工程,具体为一种底板桩构造。


背景技术:

1、在天津地区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常遇见软土深厚地质,且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中等或强腐蚀性,异型方桩表面凹凸不平,可提高承载力,但表层土有软土时,因无法消除负摩阻,凹凸不平反倒降低了承载力,异型实心方桩,虽然可有效提升承载力,但地面表层有软土时(如淤泥质土),因桩表面凹凸不平,涂刷油漆也无法消除负摩阻。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板桩构造,通过对桩体附近的泥土进行挤压,具备能够有效的增加桩体入土的摩擦力,提高承载能力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桩体法消除负摩阻,容易降低承载力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能够有效的增加桩体入土的摩擦力,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板桩构造,包括底板、挤压板、桩体、下压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供桩体穿插的孔洞,所述桩体通过孔洞穿过底板扎进土地里,所述底板上位于孔洞的两侧还设置有供挤压板穿插的开口,所述开口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挤压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所述桩体的两侧外圈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下压板内还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下压板通过调节机构以及固定槽固定在桩体上,所述调节机构还用于控制下压板脱离固定槽,当所述桩体向土地里扎进时,所述下压板挤压挤压板朝向土地下运动,以使所述土地下泥土在挤压板的作用下朝向桩体出挤压。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板内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限位机构位于第一腔体内,所述挤压板上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上设置有贯穿并延伸至第一空腔外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对限位槽进行限位,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另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弹力件,所述第一弹力件用于提供限位块对限位销进行限位的弹性力。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压板内还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第二空腔内,所述固定槽上还设置有卡接槽,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二移动板分别设置有贯穿并延伸至第二空腔外的卡接块以及按压块,所述卡接块用于与卡接槽相互卡接,以使所述下压板与所述桩体相互固定,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另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弹力件,所述第二弹力件用于提供卡接块与卡接槽相互卡接的弹性力,所述按压块用于挤压第二弹力件,以消除卡接块与卡接槽相互卡接的弹性力,进而使卡接块脱离卡接槽,下压板与所述桩体分离。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挤压板为圆弧形,且挤压板的竖截面与桩体之间呈倾斜状态。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桩体的底部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的范围为15~30°。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下压板的底部还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长度大于挤压板的宽度。

10、(三)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板桩构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在桩体打进泥土里时,能够通过挤压板对桩体附近的泥土进行挤压,进而提高桩体附近泥土的密度,增强桩体与泥土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能够提高桩体的承载能力,提高桩体的使用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底板桩构造,包括底板(1)、挤压板(2)、桩体(4)、下压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中部开设有供桩体(4)穿插的孔洞,所述桩体(4)通过孔洞穿过底板(1)扎进土地里,所述底板(1)上位于孔洞的两侧还设置有供挤压板(2)穿插的开口,所述开口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挤压板(2)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所述桩体(4)的两侧外圈均开设有固定槽,所述下压板(3)内还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下压板(3)通过调节机构以及固定槽固定在桩体(4)上,所述调节机构还用于控制下压板(3)脱离固定槽,当所述桩体(4)向土地里扎进时,所述下压板(3)挤压挤压板(2)朝向土地下运动,以使所述土地下泥土在挤压板(2)的作用下朝向桩体(4)出挤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内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限位机构位于第一腔体内,所述挤压板(2)上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板(10),所述第一移动板(10)上设置有贯穿并延伸至第一空腔外的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用于对限位槽进行限位,所述第一移动板(10)的另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弹力件(11),所述第一弹力件(11)用于提供限位块(6)对限位销进行限位的弹性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3)内还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第二空腔内,所述固定槽上还设置有卡接槽,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移动板(7),所述第二移动板(7)分别设置有贯穿并延伸至第二空腔外的卡接块(9)以及按压块(5),所述卡接块(9)用于与卡接槽相互卡接,以使所述下压板(3)与所述桩体(4)相互固定,所述第二移动板(7)的另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弹力件(8),所述第二弹力件(8)用于提供卡接块(9)与卡接槽相互卡接的弹性力,所述按压块(5)用于挤压第二弹力件(8),以消除卡接块(9)与卡接槽相互卡接的弹性力,进而使卡接块(9)脱离卡接槽,下压板(3)与所述桩体(4)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2)为圆弧形,且挤压板(2)的竖截面与桩体(4)之间呈倾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4)的底部设置有倒角,所述倒角的范围为15~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板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3)的底部还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31),所述滑块(31)的长度大于挤压板(2)的宽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建设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底板桩构造,包括底板、挤压板、桩体、下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供桩体穿插的孔洞,所述桩体通过孔洞穿过底板扎进土地里,所述底板上位于孔洞的两侧还设置有供挤压板穿插的开口,所述开口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挤压板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板桩构造,通过对桩体附近的泥土进行挤压,具备能够有效的增加桩体入土的摩擦力,提高承载能力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桩体法消除负摩阻,容易降低承载力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关家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凝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