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28886发布日期:2023-11-17 15:3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设工程施工,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


背景技术:

1、当前,地下室施工往往会遇到地下水。为方便地下室施工,则必须将地下水降低至施工操作面以下,为此则必须施做降水井或排水沟+集水井。因井点降水井小,影响范围小,所以若采用降水井,则需要布设很多井点。而若采用排水沟+集水井方式,则传统的集水井都是新开挖形成且会随时间的推移在井内汇集到很多泥沙,从而影响集水效果。

2、同样,几乎所有建设工程施工项目,都会在地面设置排水沟+集水井,以便于地下水往上抽排或是组织地表水向地下室汇集。但是,传统的集水井主要是靠砌块砌筑或混凝土现浇而成,只能一次投入使用,浪费材料,不够低碳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水装置成本高且不利于环保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3、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包括:

4、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一通水孔;

5、内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二通水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容纳腔;

6、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在所述容纳腔内;

7、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数量为两层,两层所述过滤层分别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壁和所述内壳体的内侧壁上。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包括四个第一侧板和第一底板,四个所述第一侧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板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底板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杆,同一个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一底板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同一平面,且呈网状分布;

9、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间隙为所述第一通水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包括四个第二侧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底板在水平面的投影内部,四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底板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杆,同一个所述第二侧板或所述第二底板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同一平面,且呈网状分布;

11、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的间隙为所述第二通水孔。

12、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方形。

13、进一步的,还包括:

14、防漏层,所述防漏层的数量为两层,一层所述防漏层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上,另一层所述防漏层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壁上。

15、进一步的,两层所述防漏层均通过铁丝分别与所述外壳体以及所述内壳体安装在一起。

16、进一步的,所述防漏层为铁丝网。

1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层为土工布。

18、进一步的,所述填充物为级配石料。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周转集水装置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填充物以及过滤层,外壳体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一通水孔,内壳体固定安装在外壳体内,内壳体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二通水孔,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容纳腔,填充物填充在容纳腔内,过滤层的数量为两层,两层过滤层分别安装在外壳体的外侧壁和内壳体的内侧壁上。

21、通过上述结构,在需要将地下水降低至施工操作面以下时,现在现场挖出集水井坑,再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周转集水装置放入集水井坑内,并调整角度,使其与排水沟相接,开始作业后,地下水便通过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进入到内壳体内,因过滤层的设置,减小了泥沙等其他杂质进入到内壳体内的几率,从而降低了泥沙影响集水效果的几率,同时,避免了填充物从第一通水孔掉出外壳体内,以及从第二通水孔进入内壳体内,而通过填充物的设置,不仅起到了过滤的作用,同时增加了配重,使得该可周转集水装置能更加稳固的放置在集水井坑内,在作业完成后,将本可周转集水装置吊装运走,等待下一次使用,最后将集水井坑回填即可,这样,通过填充物与过滤层的配合,既能实现地下水的渗透流动内壳体内,又能阻止泥沙等杂质汇集到内壳体内,又因该可周转集水装置可重复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周转集水装置,不仅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也更加的环保。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包括四个第一侧板(11)和第一底板(12),四个所述第一侧板(11)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底板(12)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一底板(12)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杆,同一个所述第一侧板(11)或所述第一底板(12)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同一平面,且呈网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包括四个第二侧板(21)和第二底板(22),所述第二底板(22)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底板(12)在水平面的投影内部,四个所述第二侧板(21)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底板(22)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二侧板(21)和所述第二底板(22)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杆,同一个所述第二侧板(21)或所述第二底板(22)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同一平面,且呈网状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与所述内壳体(2)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层所述防漏层均通过铁丝分别与所述外壳体(1)以及所述内壳体(2)安装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层为铁丝网(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为土工布(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级配石料(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周转集水装置,属于建设工程施工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水装置成本高且不利于环保的技术问题。该可周转集水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一通水孔;内壳体,固定安装在外壳体内,内壳体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二通水孔,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容纳腔;填充物,填充物填充在容纳腔内;过滤层,过滤层的数量为两层,两层过滤层分别安装在外壳体的外侧壁和内壳体的内侧壁上。通过填充物与过滤层的配合,既能实现地下水的渗透流动内壳体内,又能阻止泥沙等杂质汇集到内壳体内,又因该可周转集水装置可重复使用,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可周转集水装置,不仅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也更加的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林行,崔学铭,王飞,青岚,李金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