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沟渠基坑支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11829发布日期:2024-02-02 21:4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沟渠基坑支护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具体为一种沟渠基坑支护。


背景技术:

1、基坑支护,是为了保证基坑结构稳定或是后续施工安全,对基坑璧采用基桩、支撑等方式进行加固的保护措施。《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2、jgj120-2012规定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

3、当前针对基坑的使用的支护有两种,一种是打桩,常见于山体斜坡;另一种是成品支护。利用打桩固定基坑优点是灵活性强,无论基坑大小均可施工,缺点是人工成本大,施工时间长;成品支护适用范围小,需要根据基坑大小进行适配,适用性差。

4、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成一种可以针对基坑宽度以及侧壁倾斜度进行调整的基坑支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沟渠基坑支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当前的基坑支护适用范围小,需要根据基坑大小进行适配,适用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沟渠基坑支护,包括坑底支撑部,所述坑底支撑部包括两块水平贴合坑底两侧的底部护板,在两块所述底部护板之间垂直连接有底部护板连接杆;所述底部护板连接杆的两端活动贯穿进两侧的底部护板中并与二者构成水平延展结构;在两块所述底部护板相对面中间部分垂直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与两侧的底部护板螺纹连接并与二者构成水平延展结构;

3、坑璧支撑部,所述坑璧支撑部包括两块贴合坑璧底部安装的侧壁连接板,两块所述侧壁连接板均通过铰链分别与坑底两侧的底部护板转动连接;侧壁连接板的上部垂直连接有侧板连接杆,侧板连接杆上贴合坑璧活动套接有多个侧板,侧板上预留有多个柱桩钉入孔;

4、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钉板和地钉,钉板的一侧与侧板连接杆顶部连接,钉板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地钉。

5、优选地,所述双向丝杆的中间设置有一体式成型的六角头。

6、优选地,所述底部护板连接杆的数量至少有两根,所述底部护板连接杆位于双向丝杆的两侧设置;侧板连接杆的数量至少有两根,所述侧板连接杆在侧壁连接板上方等间距均匀设置。

7、优选地,所述侧板连接杆的顶部高度超出基坑高度,超出长度小于10公分。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钉板和侧板连接杆连接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旋转接头和钉板连接套环;连接套环的一侧开口,所述侧板连接杆的顶部活动安装在连接套环内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沟渠基坑支护,成本低廉,相对于打桩固定基坑,人工成本低;相对于其他成品基坑支护,能适应不同宽度以及坑璧倾斜度,使用灵活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沟渠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坑底支撑部,所述坑底支撑部包括两块水平贴合坑底两侧的底部护板(1),在两块所述底部护板(1)之间垂直连接有底部护板连接杆(2);所述底部护板连接杆(2)的两端活动贯穿进两侧的底部护板(1)中并与二者构成水平延展结构;在两块所述底部护板(1)相对面中间部分垂直连接有双向丝杆(11);所述双向丝杆(11)的两端与两侧的底部护板(1)螺纹连接并与二者构成水平延展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沟渠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杆(11)的中间设置有一体式成型的六角头(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沟渠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护板连接杆(2)的数量至少有两根,所述底部护板连接杆(2)位于双向丝杆(11)的两侧设置;侧板连接杆(6)的数量至少有两根,所述侧板连接杆(6)在侧壁连接板(4)上方等间距均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沟渠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连接杆(6)的顶部高度超出基坑高度,超出长度小于10公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沟渠基坑支护,其特征在于:所述钉板(7)和侧板连接杆(6)连接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旋转接头(9)和钉板连接套环(10);连接套环(10)的一侧开口,所述侧板连接杆(6)的顶部活动安装在连接套环(10)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沟渠基坑支护,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包括坑底支撑部,所述坑底支撑部包括两块水平贴合坑底两侧的底部护板,在两块所述底部护板之间垂直连接有底部护板连接杆;所述底部护板连接杆的两端活动贯穿进两侧的底部护板中并与二者构成水平延展结构;坑璧支撑部,所述坑璧支撑部包括两块贴合坑璧底部安装的侧壁连接板,两块所述侧壁连接板均通过铰链分别与坑底两侧的底部护板转动连接;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钉板和地钉,钉板的一侧与侧板连接杆顶部连接,钉板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地钉。该沟渠基坑支护,使用成本低廉,相对于打桩固定基坑,人工成本低;相对于其他成品基坑支护,能适应不同宽度以及坑璧倾斜度,使用灵活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张胤,李万林,马家林,程洋,沈昊,徐玉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