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6580发布日期:2023-10-28 18:00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属于市政排水工程。


背景技术:

1、我国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多年,已形成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的建设方针。新建、扩建项目从设计初始即考虑雨水的源头减排,通过雨水断接转输、生物滞蓄设施、透水铺装等工程措施,可达到较高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而已建老旧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则主要聚焦于解决雨污混流和积水问题。

2、城区建筑密度大,硬化屋面面积大、径流系数高,若对老旧小区屋面雨水进行控制,通过海绵化改造滞蓄净化屋面雨水,能较大减轻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亦可控制初期雨水污染。

3、针对上述屋面雨水净化与排水压力,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883142.6的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景观水池、屋面水收集管道、沉渣池、散水沟、屋顶排水管、绿地水收集管道、检查井,所述散水沟、沉渣池、屋面水收集管道、景观水池依次连接,所述绿地水收集管道的一端与景观水池连接,另一端与检查井连接,所述景观水池内设有隔板层,但该现有技术屋面雨水断接技术主要针对新建建筑,建筑周边均设置散水沟且排水系统为内排水的老旧小区并不适用,屋面雨水经过立管进入散水沟后均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无法优先进入生物滞蓄设施内滞蓄净化,以及老旧小区对雨水径流控制,进而出现积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屋面雨水断接技术主要针对新建建筑,建筑周边均设置散水沟且排水系统为内排水的老旧小区并不适用,屋面雨水经过立管进入散水沟后均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无法优先进入生物滞蓄设施内滞蓄净化,以及老旧小区对雨水径流控制,进而出现积水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包括有建筑体与周边绿地,所述散水沟改造系统包括建筑雨水立管、止回阀、散水沟、溢流板和转输连接构筑物,所述建筑雨水立管与散水沟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溢流板安装于散水沟内,所述散水沟与转输连接构筑物连接。

3、进一步地,当周边绿地标高小于或等于散水沟沟底标高时,所述溢流板位于建筑雨水立管两侧,所述转输连接构筑物为dn150雨水管,且该dn150雨水管与散水沟连接处管底高度与散水沟沟底高度齐平,所述dn150雨水管末端管底高度与周边绿地高度齐平。

4、进一步地,当周边绿地标高高于散水沟沟底标高时,所述转输连接构筑物由散水沟侧壁开设的透水孔和散水沟外侧设有的渗透过滤系统组成,所述渗透过滤系统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反渗土工布、碎石层、反渗土工布。

5、进一步地,所述溢流板采用球墨铸铁材质制成,且厚度为30mm、高度为200mm,所述溢流板底部与散水沟沟底齐平,溢流板可拆卸式的安装于散水沟内。

6、进一步地,所述碎石层厚度为50mm,孔隙率为35%~45%。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8、一方面,所述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可利用老旧小区现有排水系统实施海绵化改造,结构简单,改造工程量较小,可有效降低老旧小区雨水断接改造造价。

9、另一方面,所述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可有效控制老旧城区大面积屋面雨水径流排放,降低初雨污染;并在暴雨时避免传统海绵雨水断接无法及时排走雨水的缺点,通过溢流板控制运行工况,确保排水通畅,在场地不积水的前提下控制部分雨量,达到蓄存和净化的功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包括有建筑体与周边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水沟改造系统包括建筑雨水立管(1)、止回阀(2)、散水沟(3)、溢流板(4)和转输连接构筑物(5),所述建筑雨水立管(1)与散水沟(3)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有止回阀(2),所述溢流板(4)安装于散水沟(3)内,所述散水沟(3)与转输连接构筑物(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4)位于建筑雨水立管(1)两侧,所述转输连接构筑物(5)为dn150雨水管,且该dn150雨水管与散水沟(3)连接处管底高度与散水沟(3)沟底高度齐平,所述dn150雨水管末端管底高度与周边绿地高度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输连接构筑物(5)由散水沟(3)侧壁开设的透水孔(51)和散水沟(3)外侧设有的渗透过滤系统(52)组成,所述渗透过滤系统(52)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反渗土工布(521)、碎石层(522)、反渗土工布(52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4)采用球墨铸铁材质制成,且厚度为30mm、高度为200mm,所述溢流板(4)底部与散水沟(3)沟底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522)厚度为50mm,孔隙率为35%~4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功能的散水沟改造系统,包括有建筑体与周边绿地,散水沟改造系统包括建筑雨水立管、止回阀、散水沟、溢流板和转输连接构筑物,建筑雨水立管与散水沟连接且连接处安装有止回阀,溢流板安装于散水沟内且位于建筑雨水立管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利用老旧小区现有排水系统实施海绵化改造,改造工程量较小,可有效降低老旧小区雨水断接改造造价;另一方面,可有效控制老旧城区大面积屋面雨水径流排放,降低初雨污染;并在暴雨时避免传统海绵雨水断接无法及时排走雨水的缺点,通过溢流板控制运行工况,确保排水通畅,在场地不积水的前提下控制部分雨量,达到蓄存和净化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姚晓婧,王开春,许贤芳,黄黛诗,吴连丰,许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