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

文档序号:36023337发布日期:2023-11-17 14:3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

本技术涉及溜砂坡防治,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


背景技术:

1、溜砂坡是一种发育于干旱及半干旱、高寒高海拔地区的特殊坡面地质灾害,它是陡峭坡面基岩在强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下形成碎石和砂粒,在重力及外荷载作用下发生溜动,并在坡脚堆积形成的锥状斜坡。溜砂坡产生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溜砂坡浅表层滑塌危害及滚石冲击危害。我国的川西、西藏、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区溜砂坡发育。这些地方现有公路沿线溜砂坡治理所采用的措施属于常规滑坡治理措施。现场调研资料表明,混凝土框架护坡、挡土墙、锚索挂网护坡、拦石网等这些常规措施治理溜砂坡效果不佳且往往毁坏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干旱的高寒山区,陡峭坡体基岩在地震、降雨、冻融循环和强紫外线作用下,风化作用强烈,坡顶基岩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碎石、砂粒,这些碎石、砂粒溜动到堆积区,会引起溜砂坡坡体形态发生动态变化,并使溜砂坡规模不断增大。针对溜砂坡坡体动态变化这一主要特征,需要一种主动治理设施来减少溜砂坡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旨在通过主动治理设施来减少溜砂坡的危害。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包括主动排砂挡墙、导砂槽、集砂井、集砂袋,所述主动排砂挡墙的正面朝向溜砂坡,所述主动排砂挡墙设有贯穿的排砂孔,所述导砂槽设置在主动排砂挡墙的背面,所述导砂槽的入口与排砂孔对接,所述集砂袋安装在集砂井内,所述导砂槽的出口与集砂袋的开口对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砂槽为具有坡度的v字形槽。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排砂挡墙的高度大于溜砂坡的高度,所述主动排砂挡墙的横向长度大于或等于溜砂坡的横向长度。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还包括挡石挡墙,所述挡石挡墙设置在主动排砂挡墙的背后,所述挡石挡墙和主动排砂挡墙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导砂槽的空间尺寸。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还包括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安装在挡石挡墙的上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废弃轮胎、废弃泡沫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石挡墙的高度大于主动排砂挡墙的高度。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还包括拦石网,所述挡石挡墙和主动排砂挡墙的墙体上均设有挂钩,所述拦石网的两侧分别连接挡石挡墙的挂钩和主动排砂挡墙的挂钩。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还包括肋杆,所述肋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挡石挡墙和主动排砂挡墙的墙体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还包括可拼装的耗能减震垫,所述挡石挡墙和主动排砂挡墙的墙体顶部均放置有多个耗能减震垫。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了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利用主动排砂挡墙阻挡溜砂坡,并通过排砂孔及时主动排出堆积在坡体上的砂粒,减少坡体形态动态变化程度,从而减小溜砂坡灾害程度;同时,本结构也考虑了绿色、环保理念:通过导砂槽排出的砂粒引导到集砂井、集砂袋中进行及时收集,筛分后作为制作挡墙的砂浆或细粒材料进行二次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排砂挡墙、导砂槽、集砂井、集砂袋,所述主动排砂挡墙的正面朝向溜砂坡,所述主动排砂挡墙设有贯穿的排砂孔,所述导砂槽设置在主动排砂挡墙的背面,所述导砂槽的入口与排砂孔对接,所述集砂袋安装在集砂井内,所述导砂槽的出口与集砂袋的开口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砂槽为具有坡度的v字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排砂挡墙的高度大于溜砂坡的高度,所述主动排砂挡墙的横向长度大于或等于溜砂坡的横向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石挡墙,所述挡石挡墙设置在主动排砂挡墙的背后,所述挡石挡墙和主动排砂挡墙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导砂槽的空间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安装在挡石挡墙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废弃轮胎、废弃泡沫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石挡墙的高度大于主动排砂挡墙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拦石网,所述挡石挡墙和主动排砂挡墙的墙体上均设有挂钩,所述拦石网的两侧分别连接挡石挡墙的挂钩和主动排砂挡墙的挂钩。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肋杆,所述肋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挡石挡墙和主动排砂挡墙的墙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拼装的耗能减震垫,所述挡石挡墙和主动排砂挡墙的墙体顶部均放置有多个耗能减震垫。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溜砂坡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溜砂坡灾害治理的绿色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其结构包括主动排砂挡墙、导砂槽、集砂井、集砂袋,主动排砂挡墙的正面朝向溜砂坡,主动排砂挡墙设有贯穿的排砂孔,导砂槽设置在主动排砂挡墙的背面,导砂槽的入口与排砂孔对接,集砂袋安装在集砂井内,导砂槽的出口与集砂袋的开口对接。设置了主动排砂支挡结构,利用主动排砂挡墙阻挡溜砂坡,并通过排砂孔及时主动排出堆积在坡体上的砂粒,减少坡体形态动态变化程度,从而减小溜砂坡灾害程度;同时,本结构也考虑了绿色、环保理念:通过导砂槽排出的砂粒引导到集砂井、集砂袋中进行及时收集,筛分后作为制作挡墙的砂浆或细粒材料进行二次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姬凤玲,李伟,李强,俞晶晶,李妙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