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69673发布日期:2023-12-21 22:14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


背景技术:

1、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控制、调节和利用自然界的地面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兴建的各种工程。

2、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桥址所在河段,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

3、为了防止河岸受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杂物流入河流中对河道造成堵塞,需要在河岸的表面安装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通过安装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使河岸保持相对稳定。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解决了河岸受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对河道堵塞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包括:护坡主体;

3、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固定连接在护坡主体的坡面,所述过滤装置的内壁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装置的内壁设置有两个滤水机构,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内壁设置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的顶部设置有把手,过滤网随时可拿开,滤水机构位于过滤网的下方紧贴形成一个漏斗,收集框位于两个滤水机构的之间将过滤的杂物完全收集,收集框位于放置架的中间起支撑稳固亦可通过把手拎出,两个支撑座对称位于过滤装置、放置架之间,导流管从护坡主体通过。

4、优选的,所述护坡主体的坡面顶部、底部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相邻的一部固定连接有三角格,三角格之间的空格可以填充土壤种植植物。

5、优选的,所述三角格的三个角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正面开设有两个第二卡槽。

6、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卡槽均通过第二卡块、第一卡块入到第二卡槽内,三角格之间的固定块所开设的第二卡槽通过第二卡块相互连接构成组件。

7、优选的,所述护坡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支撑块位于连接杆的底部同时安装在护坡主体的底部。

8、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一侧设置有行人道,所述行人道的顶部靠固定连接有护栏,所述行人道的另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抗击墙,所述抗击墙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抗冲击基座,护栏靠近行人道的一侧顶部,抗击墙靠近顶部的位置开设有导流孔便于导流管的穿过,抗冲击基座、抗击墙和行人道形成架构将护坡主体抵挡住防止坍塌。

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在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时,护坡主体的坡面会安装由三角格构成的护坡种植植物避免雨水直接冲刷水土过分流失,接着将过滤装置安装到护坡主体的正面,当雨水冲刷泥土表面时,泥土、沙子等杂物会随着雨水流入到过滤装置当中,通过过滤网先过滤大型杂物,再通过滤水机构将泥沙等细小的物质进一步完全过滤,过滤后的水会通过导流管将水排入到河流中,而过滤的泥沙等细小的物质会集中到收集框内,避免流入河流中对河道造成堵塞。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坡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主体的坡面顶部、底部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相邻的一部固定连接有三角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格的三个角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正面开设有两个第二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卡槽均通过第二卡块、第一卡块入到第二卡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滤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的一侧设置有行人道,所述行人道的顶部靠固定连接有护栏,所述行人道的另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抗击墙,所述抗击墙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抗冲击基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所述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包括:护坡主体;所述过滤装置固定连接在护坡主体的坡面,所述过滤装置的内壁安装有过滤网,所述收集框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本技术提供的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具有在水利工程维修护坡修筑结构时,护坡主体的坡面会安装由三角格构成的护坡种植植物避免雨水直接冲刷水土过分流失,再通过滤水机构将泥沙等细小的物质进一步完全过滤,过滤后的水会通过导流管将水排入到河流中,而过滤的泥沙等细小的物质会集中到收集框内,避免流入河流中对河道造成堵塞,工作人员不定期可以将收集框通过把手拎出将里面泥沙倒出再放好循环使用提高使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谢道鹏,孔令彦,张宝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明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