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沉管沉放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3429发布日期:2023-11-30 11:4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沉管沉放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沉管隧道施工,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沉管沉放驳。


背景技术:

1、沉管隧道作为一种水下大型隧道工程,具有隧道断面形状选择范围大、对地基要求较低、埋深浅可以有效地缩短路线长度、管节施工工序可并行作业等特点,特别适用于软基、河床或海床等易于用水上疏浚设施进行基槽开挖的工程地点,在跨海、跨江、跨河工程中广泛应用。

2、沉管沉放安装作业是沉管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工序,目前,通常采用沉放驳或者自航式浮运安装一体船(参见专利cn106516021a)进行沉管沉放安装作业,然而,现有沉放驳或者自航式浮运安装一体船通常吃水较大,仅能在海上或通航能力较大的一二级航道中进行施工,在有限的施工水域,例如四级航道(可通航500吨级,水深在2.5~3.2m之间、底宽在40~45m之间)等,采用现有沉放驳或者自航式浮运安装一体船进行沉管沉放安装施工时,其船舶尺寸无法满足通航要求,无法拖运进场。为了降低对航道水深和航道宽度的要求,已研发组合式沉管运输安装驳(参见专利cn110053720a)进行沉管沉放安装施工,然而,这种现有组合式沉管运输安装驳,其组装时,通常需要分别运输两个横梁架,而且,需要对两个横梁架分别定位绞移,组装过程繁琐,施工效率低。

3、因而,如何提供一种更便于组装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能够快速组装,组装效率高、周期短。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包括:

3、船体,其包括:

4、两个浮体,以浮体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两个浮体沿横向并排设置;

5、两个横梁,两个横梁均沿横向架设于两个浮体之间,两个横梁分别位于浮体的纵向两端,横梁下方且位于两个浮体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沉管;横梁与浮体可拆卸连接,当横梁与浮体拆离后,两个横梁可拆卸连接构成组合体;

6、沉管吊放装置,其设置于两个横梁上,用于在横梁与浮体连接成船体的状态下连接位于横梁下方的空间内的沉管,并控制沉管的沉放。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浮体包括位于纵向两端的横梁连接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横梁连接部之间的支撑部;横梁的两端设有用于分别与两个浮体对应端的两个横梁连接部相搭接的搭接部,搭接部与横梁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支撑部设有沿纵向延伸的轨道,轨道上滑动连接有横梁移动支撑件;两个浮体的横梁移动支撑件用于在组合体中的一个横梁两端的搭接部分别搭接于两个浮体对应端的两个横梁连接部上时,支撑另一横梁两端的搭接部,并在两个横梁相拆离后运输其支撑的横梁。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搭接部与横梁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横梁的两端还设有用于与浮体侧部相抵以限制横梁与浮体相对位置的限位件,搭接部下方形成有用于容纳浮体的横梁连接部的凹腔,限位件设置于凹腔面向横梁连接部一侧的腔壁。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凹腔面向横梁连接部一侧的腔壁的上部为竖直面、下部为向远离横梁连接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限位件设置于倾斜面。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组合式沉管沉放驳还包括用于调控横梁随横梁移动支撑件移动方向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设置于两个横梁的对应端之间,调节装置为两个,两个调节装置分别靠近横梁的两端;调节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横梁同一端的两个调节绞车,以及连接于两个调节绞车之间的调节缆。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组合体中,两个横梁的相对侧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为连接座,第三连接件为连接板,连接板插入连接座中并通过螺栓连接于连接座。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沉管吊放装置包括布设于两个横梁上的多个沉放绞车和多个安装绞车,沉放绞车连接有用于沉放沉管的沉放缆,安装绞车连接有用于调整沉管位置和角度的安装缆。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组合式沉管沉放驳还包括系泊装置,系泊装置包括布设于两个横梁上的多个系泊绞车,每一横梁靠近两端处均设有系泊绞车,系泊绞车连接有系泊缆。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通过将船体的浮体和横梁设置为可拆卸连接,能够使浮体、由横梁组成的组合体分别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在组装时,通过将组合体支撑于两个浮体的纵向同一端之间,进而将组合体中一个横梁移动至浮体的纵向另一端,即可完成组装,组装过程简单,组装效率高、周期短;

18、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船体采用组合式结构,能够降低对航道水深和航道宽度的要求,能够满足在内河四级航道区域内施工的要求;

19、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中,通过浮体上设置的横梁连接部和横梁移动支撑件,与横梁上设置的搭接部相配合,使组合体支撑于两个浮体的纵向同一端之间,进而通过设置的横梁移动支撑件沿轨道的移动,使其中一个横梁移动至浮体的纵向另一端,组装过程简单,组装效率高、周期短。



技术特征:

1.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包括位于纵向两端的横梁连接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横梁连接部之间的支撑部;所述横梁的两端设有用于分别与两个所述浮体对应端的两个所述横梁连接部相搭接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与所述横梁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部设有沿纵向延伸的轨道,所述轨道上滑动连接有横梁移动支撑件;两个所述浮体的所述横梁移动支撑件用于在所述组合体中的一个所述横梁两端的所述搭接部分别搭接于两个所述浮体对应端的两个所述横梁连接部上时,支撑另一所述横梁两端的所述搭接部,并在两个所述横梁相拆离后运输其支撑的所述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与所述横梁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还设有用于与所述浮体侧部相抵以限制所述横梁与所述浮体相对位置的限位件,所述搭接部下方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浮体的所述横梁连接部的凹腔,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凹腔面向所述横梁连接部一侧的腔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面向所述横梁连接部一侧的腔壁的上部为竖直面、下部为向远离所述横梁连接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沉管沉放驳还包括用于调控所述横梁随所述横梁移动支撑件移动方向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于两个所述横梁的对应端之间,所述调节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装置分别靠近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横梁同一端的两个调节绞车,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调节绞车之间的调节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组合体中,两个所述横梁的相对侧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接件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插入所述连接座中并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连接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管吊放装置包括布设于两个所述横梁上的多个沉放绞车和多个安装绞车,所述沉放绞车连接有用于沉放所述沉管的沉放缆,所述安装绞车连接有用于调整所述沉管位置和角度的安装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沉管沉放驳还包括系泊装置,所述系泊装置包括布设于两个所述横梁上的多个系泊绞车,每一所述横梁靠近两端处均设有所述系泊绞车,所述系泊绞车连接有系泊缆。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属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组合式沉管沉放驳包括船体和沉管吊放装置;船体包括两个浮体和两个横梁;以浮体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两个浮体沿横向并排设置;两个横梁均沿横向架设于两个浮体之间,两个横梁分别位于浮体的纵向两端,横梁下方且位于两个浮体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沉管;横梁与浮体可拆卸连接,当横梁与浮体拆离后,两个横梁可拆卸连接构成组合体;沉管吊放装置设置于两个横梁上,用于在横梁与浮体连接成船体的状态下连接位于横梁下方的空间内的沉管,并控制沉管的沉放。该组合式沉管沉放驳能够快速组装,组装效率高、周期短。

技术研发人员:潘伟,匡磊,刘德进,李进,鞠鹏,冯甲鑫,王翔,付院平,孟凡利,苏长玺,鲍占礼,张建军,魏红波,管泽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