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型雨水收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6899发布日期:2023-11-22 21:5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型雨水收集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城市建设,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型雨水收集池。


背景技术:

1、常见的园林型海绵设施一般不能够和建筑很好地结合,如:公共建筑,其海绵设施一般被设置在远离建筑物的位置,从而不能够有效地收集建筑物表面的雨水。此外,还有一种与海绵设施结合的建筑,由于建筑基础需要较长时间浸泡在海绵设施的水环境中,导致建筑基础受到雨水的慢性侵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及时收集建筑物表面的雨水,避免溅水的同时保护建筑基础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其包括:场地,所述场地内挖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混凝土板垫层,所述安装槽的侧壁铺设有一圈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向上延伸高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所述混凝土板垫层以及所述第一钢管围设形成集水区;

3、所述集水区内设有蓄水池以及容置框;所述容置框内设有过滤织物层以及改良土壤;所述过滤织物层紧贴所述容置框内壁设置,所述改良土壤填充在所述过滤织物层内;

4、所述集水区内填充有花岗岩碎石层,所述花岗岩碎石层覆盖所述蓄水池,所述容置框延伸出所述花岗岩碎石层;所述花岗岩碎石层上设有多条雨链,多条所述雨链均位于所述蓄水池的上方,且每一条所述雨链的上端均连接有钢筋。

5、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的池壁由第二钢管组成,所述第二钢管的顶部安装有防溅水格栅,所述防溅水格栅与所述第二钢管之间通过钢架进行焊接固定。

6、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框由0.95cm厚的钢材制成。

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织物层厚1.27cm。

8、进一步地,每一条所述钢筋的规格为4.45cm×4.45cm×0.64cm。

9、进一步地,多条所述雨链连接到所述防溅水格栅上,或多条所述雨链连接到所述花岗岩碎石层上。

10、进一步地,所述防溅水格栅的规格为3.81cm×0.48cm×3.81cm。

11、进一步地,所述花岗岩碎石层内埋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所述蓄水池与所述容置框之间,所述溢流管的下端延伸出所述场地外,且所述溢流管设有过滤网。

12、进一步地,所述集水区的底部还设有堵缝,所述堵缝为防水沥青层,且所述堵缝的厚度为15cm。

13、进一步地,所述场地的表面还铺设有碎石铺装层和混凝土平台,所述碎石铺装层围在所述第一钢管的外周,所述混凝土平台围在所述碎石铺装层的外周。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通过设置钢筋连接雨链流入蓄水池内,从而能及时收集建筑物表面的雨水;从而有效避免建筑基础较长时间浸泡在海绵设施的水环境中而受到雨水的慢性侵害。



技术特征:

1.一种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场地,所述场地内挖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混凝土板垫层,所述安装槽的侧壁铺设有一圈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向上延伸高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所述混凝土板垫层以及所述第一钢管围设形成集水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池壁由第二钢管组成,所述第二钢管的顶部安装有防溅水格栅,所述防溅水格栅与所述第二钢管之间通过钢架进行焊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框由0.95cm厚的钢材弯折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织物层厚1.27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钢筋的规格为4.45cm×4.45cm×0.64cm。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雨链连接到所述防溅水格栅上,或多条所述雨链连接到所述花岗岩碎石层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水格栅的规格为3.81cm×0.48cm×3.81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岗岩碎石层内埋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所述蓄水池与所述容置框之间,所述溢流管的下端延伸出所述场地外,且所述溢流管设有过滤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区的底部还设有堵缝,所述堵缝为防水沥青层,且所述堵缝的厚度为15c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地的表面还铺设有碎石铺装层和混凝土平台,所述碎石铺装层围在所述第一钢管的外周,所述混凝土平台围在所述碎石铺装层的外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型雨水收集池,包括场地,场地内挖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底部设有混凝土板垫层,安装槽的侧壁铺设有一圈第一钢管,混凝土板垫层以及第一钢管围设形成集水区。集水区内设有蓄水池以及容置框;容置框内设有过滤织物层以及改良土壤;过滤织物层紧贴容置框内壁设置,改良土壤填充在过滤织物层内。集水区内填充有花岗岩碎石层,花岗岩碎石层覆盖蓄水池,容置框延伸出花岗岩碎石层。花岗岩碎石层上设有多条雨链,多条雨链均位于蓄水池的上方,且每一条雨链的上端均连接有钢筋。本技术的海绵型雨水收集池能及时收集建筑物表面的雨水,避免溅水的同时保护建筑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许哲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