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降水升降式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2492发布日期:2024-01-06 23:0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降水升降式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基坑降水的,具体涉及一种基坑降水升降式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1、基坑降水系统是城市建设和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建造高层建筑、地下室、地铁等工程时,由于基坑深度和周围土壤的不同,会出现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涌流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安全。因此,需要采用降水技术对基坑进行降水处理,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目前基坑降水通常采用主管道排水方式,即将降水井中地下水抽入主管道,利用主管道自身的坡度和水流重力将水排出。然而这种排水方式的主管道需要一定的坡度才能将水排走,坡度通常为3-5°,导致主管道起始端与末端之间的高差较大,增大了主管道的安装难度;同时在地形起伏大、地势低洼的地区难以实现主管道的安装,增加工程施工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坑降水升降式排水系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坑降水升降式排水装置,

3、包括主排水管道1、升降管道2和两个以上的降水井排水机构,主排水管道1布置在地面上或通过安装座架设于地面上方,主排水管道1坡度为0-2°,升降管道2竖直布置,升降管道2的下端和主排水管道1的中部贯通,且升降管道2的高度≥5m;

4、每个降水井排水机构包括降水井31、抽水泵32和单向阀33,抽水泵32的进水口通过第一管路34和降水井31的底部连通,抽水泵32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路35和升降管道2的上端连通,抽水泵32的进水口对应第一管路34上设有单向阀33;

5、所述第二管路35通过管夹22沿着升降管道2的外侧壁布置,且第二管路35上端通过升降管道2上端的支撑座21伸入升降管道2内部。

6、进一步,所述排水装置包括两个降水井排水机构,每个排水机构的第二管路35通过管夹22沿着升降管道2的外侧壁布置,每个管夹22包括一对管板,每个管板的中部为大半圆部、两端为对应的一对小半圆部,一对管板对合并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使得管夹22的中部形成大圆环并套设于升降管道2上,两端形成一对小圆环,两个降水井排水机构的一对第二管路分别穿过一对小圆环布置。

7、进一步,所述支撑座21包括圆形盖板221和t形短管222,圆形盖板221的上端固定设有短圆柱223,t形短管222的竖直管依次穿过短圆柱223和圆形盖板221,圆形盖板设于升降管道2的上端,使得t形短管222的竖直管下端和升降管道2贯通;

8、所述排水装置包括两个降水井排水机构,两个降水井排水机构的一对第二管路分别通过t形短管222的水平管两端,穿入t形短管222的竖直管并和升降管道2连通。

9、进一步,每个所述降水井31的上端口设有管护筒311,使得对应的第一管路34通过管护筒311延伸至降水井31的底部,且第一管路34的下端设有泥沙过滤器341。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坑降水升降式排水装置,通过在主排水管道上设置升降管道,利用抽水泵将降水井中的水流抽送至升降管道的顶部,主排水管道布置在地面上或通过安装座架设于地面上方,主排水管道坡度可为0-2°,该过程提高了水流的水头高程,然后水流通过升降管道从一定高度流入主排水管道,该过程中,水流从高处流下的重力势能转换成水流流动的动能,使水流流入主排水管道时具有较大的流动速度与流动的动能,进而将水流沿主排水管道排向远处,当主排水管道长度较大时,可在主排水管道上分区段设置多个升降管道,然后将升降管道近邻两侧的降水井中的水流利用管路输送至升降管道的顶部,进而达到分区段升降排水的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克服因地势起伏较大、场地空间狭隘地区的主排水管道前端与末端难以形成较大高差的的问题,且具有操作简单、制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降水升降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坑降水升降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两个降水井排水机构,每个排水机构的第二管路(35)通过管夹(22)沿着升降管道(2)的外侧壁布置,每个管夹(22)包括一对管板,每个管板的中部为大半圆部、两端为对应的一对小半圆部,一对管板对合并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使得管夹(22)的中部形成大圆环并套设于升降管道(2)上,两端形成一对小圆环,两个降水井排水机构的一对第二管路分别穿过一对小圆环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坑降水升降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1)包括圆形盖板(221)和t形短管(222),圆形盖板(221)的上端固定设有短圆柱(223),t形短管(222)的竖直管依次穿过短圆柱(223)和圆形盖板(221),圆形盖板设于升降管道(2)的上端,使得t形短管(222)的竖直管下端和升降管道(2)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坑降水升降式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降水井(31)的上端口设有管护筒(311),使得对应的第一管路(34)通过管护筒(311)延伸至降水井(31)的底部,且第一管路(34)的下端设有泥沙过滤器(34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基坑降水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降水升降式排水装置。通过在主排水管道上设置升降管道,利用抽水泵将降水井中的水流抽送至升降管道的顶部,主排水管道布置在地面上或通过安装座架设于地面上方,该过程提高了水流的水头高程,然后水流通过升降管道从一定高度流入主排水管道,该过程中,水流从高处流下的重力势能转换成水流流动的动能,使水流流入主排水管道时具有较大的流动速度与流动的动能,进而将水流沿主排水管道排向远处。因此本技术克服因地势起伏较大、场地空间狭隘地区的主排水管道前端与末端难以形成较大高差的的问题,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制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鲁鲁,张家乐,成潇博,初月朗,姚华彦,李远荣,汪明武,丁飞,贺浩东,余海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