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17735发布日期:2023-12-29 17:5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地下水修复,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地下水井井口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往往需要设立地下水井。例如,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等情况,需要设立地下水环境监测井;为进行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或异位修复,需要挖设地下水井以连通地下水层。地下水井是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必要设施,在污染地下水的修复、地下水的水质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现有的地下水井在井口位置的稳定性有待提升。具体而言,现有的地下水井,井台井盖一般由水泥制成,其在井口处缺少紧固措施,仅凭水泥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和粘滞力而维持自身稳定。但井台与土壤之间的连接容易受土壤土层湿度、颗粒度构成、疏松度等影响,其稳定性难以保证。在一些情况下,井口不稳,容易产生晃动,甚至会轻易地脱离地面。而地下水井结构上的不稳定性,影响着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地下水井井口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水井井口处易晃动、与外周土层连接的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地下水井井口保护装置,包括保护装置主体,所述保护装置主体为上下贯通的柱形,沿保护装置主体的周身一圈分布有若干个预留腔体,所述预留腔体横向贯通保护装置主体的内壁与外壁;每个所述预留腔体内贯穿有加固螺纹杆,所述加固螺纹杆为中空结构,内设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内贯穿有钢筋,所述钢筋延伸至保护装置主体的外侧。

3、可选的,在所述保护装置主体的外壁一圈固定连接有外部限位圈,外部限位圈的下端面分布有锯齿状的齿钉稳定块。

4、可选的,所述预留腔体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加固螺纹杆与预留腔体内壁螺纹连接。

5、可选的,所述内腔体的内壁设有防滑橡胶垫,所述钢筋通过防滑橡胶垫插接于内腔体中。

6、可选的,所述若干个预留腔体沿着保护装置主体的周身一圈均匀对称分布。

7、可选的,保护装置主体上设有井盖罩体,所述井盖罩体与保护装置主体卡接,以封闭保护装置主体的上端面。

8、可选的,在保护装置主体的内壁一圈设有限位固定圈,所述限位固定圈位于所述预留腔体的上方,所述井盖罩体位于限位固定圈之上,并通过限位固定圈而与保护装置主体卡接。

9、可选的,所述井盖罩体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滑凸起条,所述井盖罩体上开设有预留孔槽。

10、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通过在装置主体上横向贯穿加固螺纹杆和钢筋等结构,加强了地下水井口与周身外侧土层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晃动和移位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地,还通过在装置主体设置外部限位圈及齿钉稳定块等结构,使装置主体能更紧密地嵌入土层中,增强了抓地力,提高了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装置主体,所述保护装置主体为上下贯通的柱形,沿保护装置主体的周身一圈分布有若干个预留腔体,所述预留腔体横向贯通保护装置主体的内壁与外壁;每个所述预留腔体内贯穿有加固螺纹杆,所述加固螺纹杆为中空结构,内设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内贯穿有钢筋,所述钢筋延伸至保护装置主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装置主体的外壁一圈固定连接有外部限位圈,外部限位圈的下端面分布有锯齿状的齿钉稳定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腔体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加固螺纹杆与预留腔体内壁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体的内壁设有防滑橡胶垫,所述钢筋通过防滑橡胶垫插接于内腔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预留腔体沿着保护装置主体的周身一圈均匀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装置主体上设有井盖罩体,所述井盖罩体与保护装置主体卡接,以封闭保护装置主体的上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保护装置主体的内壁一圈设有限位固定圈,所述限位固定圈位于所述预留腔体的上方,所述井盖罩体位于限位固定圈之上,并通过限位固定圈而与保护装置主体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罩体的上端面设置有防滑凸起条,所述井盖罩体上开设有预留孔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新型地下水井口保护装置。保护装置主体为上下贯通的柱形,沿保护装置主体的周身一圈分布有若干个预留腔体,所述预留腔体横向贯通保护装置主体的内壁与外壁;所述预留腔体内贯穿有加固螺纹杆,所述加固螺纹杆为中空结构,内设内腔体,所述内腔体内贯穿有钢筋,所述钢筋延伸至保护装置主体的外侧。本技术通过在装置主体上横向贯穿加固螺纹杆和钢筋等结构,加强了地下水井口与外侧土层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了晃动和移位现象的发生。进一步地还通过在装置主体设置外部限位圈及齿钉稳定块等结构,使装置主体能更紧密地嵌入土层中,增强了抓地力,提高了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明皓,蔡冰杰,王长明,罗浩,黄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