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6839发布日期:2024-02-26 17:00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桩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组合桩,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桩。


背景技术:

1、随着绿色环保的主题渗入建筑施工领域,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使用的设备、材料以及结构也会注重绿色环保,在建筑的施工中,类似于组合桩,也会通过一些合理的结构来起到节约资源和人力的效果;

2、在建筑建设施工中,会使用到一种复合式的节能组合桩,通过上桩体和下桩体之间的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相互卡合,配合外侧的两个半环进行固定,完成两个上桩体和下桩体之间的固定,由于其组合简单,节约了人力和机械的能源,从而起到节能的作用;

3、但是现有的组合桩,通过连接处简单的结构进行卡合,在配上两个本身需要通过连接轴进行连接的半环固定,而半环之间连接的连接轴,本身属于活动结构,在强度上不如整体的环形结构,存在半环之间连接的连接轴损坏,导致半环固定松动的可能,进而导致组合桩的连接强度下降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上述提到的现有的组合桩,通过连接处简单的结构进行卡合,在配上两个本身需要通过连接轴进行连接的半环固定,从结构上来说,不够牢固,且需要众多结构进行固定,反而不够节约材料,不够更加的节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桩。

2、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组合桩,包括上柱体,所述上柱体的一端设置有下柱体,所述下柱体与上柱体连接面的侧面设置有环状结构的连接环;

4、所述下柱体靠近上柱体的一端顶部固定有顶面为半球形结构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表面设置有六组第二定位块,所述上柱体靠近下柱体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块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下柱体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的位置与第二定位块的连接处还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第一定位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倒齿。

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定位块的轮廓结构,可以更好的辅助上柱体与下柱体之间的定位连接,也能够更好的受力,然后配合第一定位块以及第二定位块与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连接处的倒齿,可以避免上柱体与下柱体在初步组合之后再次分离。

6、优选的,倒齿为弹性结构。

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这样倒齿可以在上柱体与下柱体之间组合的时候,更加顺滑与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上的锯齿结构卡合。

8、优选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表面都设置有倒齿相吻合的锯齿结构。

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上的锯齿结构与倒齿卡合,可以在上柱体与下柱体进行组合的时候,进行辅助固定。

10、优选的,第一定位块为顶部半球形结构的锥状结构,且第一定位块上的第二定位块的轮廓形状与第一定位块的外轮廓形状相一致。

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定位块的外形可以方便上柱体与下柱体之间的初步组合,也能让第一定位块本身更好的受力。

12、优选的,上柱体和下柱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所述上柱体和下柱体与连接环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设置于上柱体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槽设置于下柱体的侧面。

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连接环可以对组合后的上柱体和下柱体进行加固,而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可以容纳连接环的嵌入,让连接环安装之后,装置的外表面仍然平整。

14、优选的,连接环为一体成型结构。

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一体成型的连接环可以确保连接环本身没有类似两个半环的连接结构,在通过连接环进行固定的时候,可以避免出现相对脆弱的连接结构。

16、优选的,连接环靠近上柱体和下柱体的内侧设置有上下两层两圈的十二组限位块,且六组限位块为一圈一层,所述限位块与连接环的连接处设置有滑槽,所述限位块与上柱体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且第一限位槽开设于上柱体上,并且靠近第一连接槽一侧,所述限位块与下柱体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连接槽,且第二连接槽开设于下柱体上,并且靠近第一连接槽的一侧,所述限位块靠近滑槽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固定有环状结构的限位环,且螺纹杆与连接环通过限位环旋转连接。

1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螺纹杆的旋转可以向外推出限位块,这样限位块可以与上柱体和下柱体的第一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槽固定,进而抱死上柱体和下柱体,对上柱体和下柱体进行固定。

18、优选的,螺纹杆设置于连接环的内部,且螺纹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设置于连接环的外侧面上。

1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这样螺纹杆的时候,可以避免螺纹杆移动,导致的无法带动限位块移动。

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1、本申请通过第一定位块以及第二定位块与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连接处的倒齿,可以避免上柱体与下柱体在初步组合之后再次分离,而第一定位块的轮廓结构,可以更好的辅助上柱体与下柱体之间的定位连接,也能够更好的受力,然后配合倒齿,可以节约材料的同时完成上柱体与下柱体的初步连接,让设备更加节能环保,而连接环为一体成型结构,避免如同现有技术那样,连接环本身存在的类似两个半环的连接结构,在通过连接环进行固定的时候,可以避免出现相对脆弱的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桩,包括上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体(1)的一端设置有下柱体(2),所述下柱体(2)与上柱体(1)连接面的侧面设置有环状结构的连接环(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齿(13)为弹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21)和第二定位块(22)的表面都设置有倒齿(13)相吻合的锯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21)为顶部半球形结构的锥状结构,且第一定位块(21)上的第二定位块(22)的轮廓形状与第一定位块(21)的外轮廓形状相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柱体(1)和下柱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3),所述上柱体(1)和下柱体(2)与连接环(3)的连接处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4)和第二连接槽(23),所述第一连接槽(14)设置于上柱体(1)的侧面,所述第二连接槽(23)设置于下柱体(2)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3)靠近上柱体(1)和下柱体的内侧设置有上下两层两圈的十二组限位块(31),且六组限位块(31)为一圈一层,所述限位块(31)与连接环(3)的连接处设置有滑槽(32),所述限位块(31)与上柱体(1)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5),且第一限位槽(15)开设于上柱体(1)上,并且靠近第一连接槽(14)一侧,所述限位块(31)与下柱体(2)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3),且第二连接槽(23)开设于下柱体(2)上,并且靠近第一连接槽(14)的一侧,所述限位块(31)靠近滑槽(3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4),所述螺纹杆(34)远离限位块(31)的一端固定有环状结构的限位环(33),且螺纹杆(34)与连接环(3)通过限位环(33)旋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34)设置于连接环(3)的内部,且螺纹杆(34)远离限位块(31)的一端设置于连接环(3)的外侧面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桩,涉及纸质印刷技术领域,包括上柱体,所述上柱体的一端设置有下柱体,所述下柱体与上柱体连接面的侧面设置有环状结构的连接环;所述下柱体靠近上柱体的一端顶部固定有顶面为半球形结构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的表面设置有六组第二定位块,所述上柱体靠近下柱体的一端;本申请通过第一定位块以及第二定位块与第一定位槽以及第二定位槽连接处的倒齿,可以避免上柱体与下柱体在初步组合之后再次分离,而第一定位块的轮廓结构,可以更好的辅助上柱体与下柱体之间的定位连接,也能够更好的受力,然后配合倒齿,可以节约材料的同时完成上柱体与下柱体的初步连接,让设备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谋,韩国庆,王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嘉誉诚建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4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