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6698发布日期:2024-03-25 18:37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


背景技术:

1、水利工程施工时,需要将拦截结构安装在河道内,通过拦截结构拦截河道中的垃圾,通过拦截结构收集垃圾,对河道进行清理,通过设置清理结构,避免拦截结构被堵塞;

2、现有的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存在不能够根据河道宽度改变宽度的问题,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483334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杂物拦截装置,通过第一固定框底部的第二拦截网支撑住拦截的杂物,从而将拦截的杂物从水中清理出,方便了对拦截杂物的清理,但拦截结构宽度固定,不方便根据河道宽度调节拦截结构的宽度,我们提出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能够根据河道的宽度调整该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的宽度尺寸,适应不同宽度的河道,方便拆装主收纳盒和次收纳盒构成的垃圾收纳结构,从而便于处理杂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

3、所述第一安装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外侧盘绕有过滤网,所述第一安装柱的右侧面固定有承接板;

4、所述第二安装柱的顶端固定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端安装有调节杆,且转杆的右端外侧面和调节杆的外侧面均固定有限定盘,所述限定盘的内侧设置有吊绳,且吊绳的末端连接有主清扫板,所述主清扫板的左端安装有次清扫板,所述过滤网的后侧设置有主收纳盒,所述主收纳盒的左端安装有次收纳盒,所述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的后侧面均固定有安装板。

5、优选的,所述过滤网贯穿于第一安装柱的右端,所述过滤网的右侧面与第二安装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承接板的上表面贴合有限定盘。

7、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左端开设有矩形槽,且转杆左端的矩形槽内设置有调节杆的右端。

8、优选的,所述次清扫板与主清扫板以及次收纳盒与主收纳盒的连接方式均为卡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主收纳盒和次收纳盒的底端呈网格状结构。

10、优选的,所述主收纳盒和次收纳盒与安装板的连接方式均为卡槽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能够根据河道的宽度调整该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的宽度尺寸,适应不同宽度的河道,方便拆装主收纳盒和次收纳盒构成的垃圾收纳结构,从而便于处理杂质;

12、1.通过收卷辊的旋转收放过滤网,在转杆的内部移动调节杆,在主清扫板上安装次清扫板,在主收纳盒上安装次收纳盒,能够根据河道的宽度调整该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的宽度尺寸,适应不同宽度的河道;

13、2.主收纳盒和次收纳盒与安装板的连接方式均为卡合连接,方便拆装主收纳盒和次收纳盒构成的垃圾收纳结构,从而便于处理杂质。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柱(1)和第二安装柱(5),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4)贯穿于第一安装柱(1)的右端,所述过滤网(4)的右侧面与第二安装柱(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11)的上表面贴合有限定盘(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7)的左端开设有矩形槽,且转杆(7)左端的矩形槽内设置有调节杆(8)的右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清扫板(13)与主清扫板(12)以及次收纳盒(15)与主收纳盒(14)的连接方式均为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收纳盒(14)和次收纳盒(15)的底端呈网格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收纳盒(14)和次收纳盒(15)与安装板(16)的连接方式均为卡槽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收卷辊的外侧盘绕有过滤网,所述第一安装柱的右侧面固定有承接板,所述第二安装柱的顶端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转杆的左端安装有调节杆,所述限定盘的内侧设置有吊绳,且吊绳的末端连接有主清扫板,所述主清扫板的左端安装有次清扫板,所述主收纳盒的左端安装有次收纳盒,所述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的后侧面均固定有安装板。该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能够根据河道的宽度调整该水利工程用拦截结构的宽度尺寸,适应不同宽度的河道,方便拆装主收纳盒和次收纳盒构成的垃圾收纳结构,从而便于处理杂质。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俊清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