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1350发布日期:2024-02-20 20:3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抗浮锚杆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是一种用于使抗浮锚杆处于桩孔中心位置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1、抗浮桩是一种抵抗建筑物向上移位的结构。抗浮桩的成桩方法一般是将一定数量的钢筋绑扎形成抗浮锚杆,再将抗浮锚杆插入桩孔,并向桩孔内充填细石并灌注混凝土浆液,最终形成抗浮桩。将抗浮锚杆位于桩孔外的部分向远离桩孔的方向弯折,形成锚固爪,在桩孔顶部浇筑混凝土并形成地下结构。锚固爪位于混凝土内,抗浮桩与地下结构连接,使地下结构具有抗浮能力。

2、抗浮锚杆插入桩孔后容易偏移,也即是出现抗浮锚杆的中心线与桩孔中心线不重合的现象。抗浮锚杆在桩孔内不居中,将导致抗浮锚杆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一致,降低抗浮锚杆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降低抗浮锚杆的锚固作用。锚固平衡体系一旦被破坏,将直接影响地下结构的抗浮能力,对地下结构安全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抗浮锚杆定位结构,目的是使抗浮锚杆位于或尽可能位于桩孔的中心处。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包括主筋、钢环和支撑座,主筋至少三根,各根主筋相互平行并分布于钢环的外周,主筋与钢环之间固定连接,钢环至少两个并沿主筋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主筋的外侧设置至少一圈定位结构,各圈定位结构沿主筋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圈定位结构包括数量与主筋根数一致的支撑座,支撑座沿钢环的径向布置或者与钢环的径向平行,支撑座的一端设置卡槽,主筋位于卡槽内,支撑座的另一端连接或设置两根连接带,相邻支撑座的连接带相互连接或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环状结构。

3、为了便于施工,连接带最好现场连接,进一步的是:位于同一圈定位结构且相邻的两个支撑座为一组支撑座,至少一组支撑座之间的两根连接带分别设置相互适配的连接结构。例如,连接结构为:一根连接带设置单向棘齿,另外一根连接带设置与单向棘齿适配的锁扣。

4、为了降低支撑座与桩孔的孔壁的摩擦力,也即是降低抗浮锚杆放入桩孔内的阻力,进一步的是:支撑座远离卡槽的一端呈球缺形。例如,支撑座远离卡槽的一端呈半球形。

5、为了便于主筋与钢环之间的固定,进一步的是:主筋与钢环之间焊接连接。

6、为了平衡各根主筋的受力,进一步的是:任意相邻两根主筋与钢环的圆心形成中心角相等。

7、为了便于安装注浆管,进一步的是:各个钢环内穿设注浆管,注浆管与主筋之间绑扎固定。为了便于注浆操作,并避免注浆管下端出口堵塞,进一步的是:注浆管的上端比主筋上端长,注浆管的下端比主筋下端短。例如,注浆管为pvc管,pvc管的管壁厚度大于1.0mm,注浆管上端比主筋上端长400mm,注浆管下端比主筋下端短400mm。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各根主筋固定于钢环的外周,全部的主筋和全部的钢环形成一个整体,实现主筋之间的相对固定。主筋的外侧设置至少一圈定位结构,主筋、钢环和定位结构形成的整体放入桩孔后,各个支撑座远离卡槽的一端与桩孔的孔壁接触,从各个方向对主筋进行支撑,起到控制主筋与桩孔的孔壁之间的距离的作用,使抗浮锚杆位于或尽可能位于桩孔的中心处。



技术特征:

1.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筋(1)、钢环(2)和支撑座(3),主筋(1)至少三根,各根主筋(1)相互平行并分布于钢环(2)的外周,主筋(1)与钢环(2)之间固定连接,钢环(2)至少两个并沿主筋(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主筋(1)的外侧设置至少一圈定位结构,各圈定位结构沿主筋(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圈定位结构包括数量与主筋(1)根数一致的支撑座(3),支撑座(3)沿钢环(2)的径向布置或者与钢环(2)的径向平行,支撑座(3)的一端设置卡槽,主筋(1)位于卡槽内,支撑座(3)的另一端连接或设置两根连接带(4),相邻支撑座(3)的连接带(4)相互连接或为一个整体,并形成环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圈定位结构且相邻的两个支撑座(3)为一组支撑座(3),至少一组支撑座(3)之间的两根连接带(4)分别设置相互适配的连接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为一根连接带(4)设置单向棘齿(41),另外一根连接带(4)设置与单向棘齿(41)适配的锁扣(4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座(3)远离卡槽的一端呈球缺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座(3)远离卡槽的一端呈半球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主筋(1)与钢环(2)之间焊接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根主筋(1)与钢环(2)的圆心形成中心角相等。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钢环(2)内穿设注浆管,注浆管与主筋(1)之间绑扎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注浆管的上端比主筋(1)上端长,注浆管的下端比主筋(1)下端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浆管为pvc管,pvc管的管壁厚度大于1.0mm,注浆管上端比主筋(1)上端长400mm,注浆管下端比主筋(1)下端短40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定位结构,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目的是使抗浮锚杆位于或尽可能位于桩孔的中心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抗浮锚杆定位结构,包括主筋、钢环和支撑座,各根主筋相互平行并分布于钢环的外周,主筋与钢环之间固定连接,主筋的外侧设置至少一圈定位结构,各圈定位结构沿主筋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圈定位结构包括数量与主筋根数一致的支撑座,支撑座的一端设置卡槽,主筋位于卡槽内,支撑座的另一端连接或设置两根连接带,相邻支撑座的连接带形成环状结构。支撑座从各个方向分别起到限制主筋与桩孔的孔壁之间的距离的作用,使抗浮锚杆位于或尽可能位于桩孔的中心处。本技术用于抗浮桩的设计与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高丽歌,席传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7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