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水幕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9052发布日期:2024-03-18 17:0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水幕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项目建设,尤其涉及一种隔水幕布。


背景技术:

1、河流流域水利水电项目建设中往往会修建一些高坝大库来提高工程效益,由于其水库库容大、流速缓,春夏之交就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而水电站或取水口泄水设施因发电要求取水口高程较低,导致水库出流水温低于天然河道水温,引起坝下天然河道的水温改变,对农田灌溉、工业供水、生活用水、下游河流的水质和生态平衡、以及库区水的利用等方面都产生不利影响。

2、近年来,一种结构型式简单、投资相对较低的柔性阻水幕墙结构正在被提出用于治理高坝大库下泄低温水问题。现有的隔水幕布体形大、荷载大,需拦截低温水荷载通过索网结构传递到水库基础上,并且要适用水位频繁变动和调节。经柔性阻水幕墙结构数值模型计算分析可知隔水幕布双向抗拉强度约200kn/m2,其阻水幕墙要求是不透水性能才能较好地达到提升水温效果,渗透系数低于10-8cm/s,要求水下使用寿命不低于20年。

3、目前选用的隔水幕布材料有如下:一、金属结构质量重、刚度大难以适用于柔性阻水结构自调节性能;二、复合土工膜两布一膜抗拉物理力学性能(0.71一0.9 8)kn/sem,远低于柔性阻水幕墙抗拉强度设计要求;三、高强聚酯脂纤维柔性网是采用新型纤维聚合而成的高强度材料,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施工方便、耐酸碱、耐腐蚀、耐高低温、抗老化、使用寿命长、阻燃、抗静电等性能,广泛应用在矿产综采工作面,经向、纬向拉伸强度能够达到200kn/m2以上,但是透水性能较强。

4、因此,现有的材料形成均还不能满足柔性阻水幕布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水幕布,通过网、布形成复合结构,满足柔性阻水幕布的设计要求。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水幕布包括多个网布本体、设于所述网布本体第一方向y的两端的包边、在第二方向x上将多个网布本体首尾依次相连的连接布;所述网布本体包括在第三方向z上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受力网、防渗布和保护网;所述包边包括索杆和包边布,所述包边布包裹所述索杆后与所述防渗布连接;所述连接布使多个所述网布本体在第二方向x上展平形成第一种状态,或者在第三方向z上折叠形成第二种状态。

3、上述方案中,将网布本体设计为包括有受力网、防渗布和保护网三层的复合结构,综合各自功能,使隔水幕布不仅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还具有防透水性能。

4、优选的,所述索杆上设有连接耳环,所述连接耳环露出至包边布的外侧。

5、优选的,所述保护网和受力网均为聚酯纤维网,所述防渗布为纤维机织防水布。

6、优选的,所述保护网的单个网格尺寸大于受力网的单个网格尺寸。

7、优选的,在第二种状态时,折叠的所述网布本体的底部设有托盘,所述托盘在第一方向y的两端均竖向设有吊耳。

8、优选的,所述托盘的四周设有框架柱。

9、优选的,所述托盘为双层结构,在双层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支撑柱。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呈十字形布设。

11、优选的,在第二种状态时,每两层网布本体之间设有一泡沫隔板。

12、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一、所述隔水幕布通过高强度上层的保护网及下层的受力网的结构复合,一方面保证整个复合结构的强度高,另一方面使中层的防渗布经上下层复合网的缝合及胶合夹持,各层结构之间不易产生滑移,从而提高了隔水幕布的整体性以及好的抗拉强度、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能够满足隔水幕布高承载要求;

14、二、中间的防渗布降低隔水幕布渗透性,使隔水幕布能够拦挡水流;

15、三、所述隔水幕布采用网格状的保护网和受力网,质量轻、柔性可折叠,制造、收卷、展布方便,密度略比水重,可适应水位频繁变动及调节;

16、四、折叠的隔水幕布底部放置托盘,方便运输;还通过设置泡沫隔板解决了两侧厚中间薄的超长幕布卷存问题,且现场展放安装简单。



技术特征:

1.一种隔水幕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网布本体(1)、设于所述网布本体(1)第一方向y的两端的包边(2)、在第二方向x上将多个网布本体(1)首尾依次相连的连接布(3);所述网布本体(1)包括在第三方向z上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受力网(13)、防渗布(12)和保护网(11);所述包边(2)包括索杆(21)和包边布(23),所述包边布(23)包裹所述索杆(21)后与所述防渗布(12)连接;所述连接布(3)使多个所述网布本体(1)在第二方向x上展平形成第一种状态,或者在第三方向z上折叠形成第二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水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索杆(21)上设有连接耳环(22),所述连接耳环(22)露出至包边布(23)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水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网(11)和受力网(13)均为聚酯纤维网,所述防渗布(12)为纤维机织防水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水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网(11)的单个网格尺寸大于受力网(13)的单个网格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水幕布,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种状态时,折叠的所述网布本体(1)的底部设有托盘(4),所述托盘(4)在第一方向y的两端均竖向设有吊耳(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水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4)的四周设有框架柱(4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水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4)为双层结构,在双层之间的夹层中设有支撑柱(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水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3)呈十字形布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水幕布,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种状态时,每两层网布本体(1)之间设有一泡沫隔板(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隔水幕布。所述隔水幕布包括多个网布本体、设于所述网布本体第一方向Y的两端的包边、在第二方向X上将多个网布本体首尾依次相连的连接布;所述网布本体包括在第三方向Z上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受力网、防渗布和保护网;所述包边包括索杆和包边布,所述包边布包裹所述索杆后与所述防渗布连接;所述连接布使多个所述网布本体在第二方向X上展平形成第一种状态,或者在第三方向Z上折叠形成第二种状态。本技术保证整个复合结构的强度高;使中层的防渗布经上下层复合网的缝合及胶合夹持,各层结构之间不易产生滑移,从而提高了隔水幕布的整体性以及好的抗拉强度、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能够满足隔水幕布高承载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潘江洋,何雷辉,印符,王红斌,谭德永,张锋,李恒,程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