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2880发布日期:2024-02-20 21:2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拔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


背景技术:

1、锚杆静压方桩是指利用锚固于原有基础中的锚杆提供的反力实施压桩,压入桩一般为小截面桩,主要用于基础的加固处理。其优点是所用机具简单,易于操作,施工不影响工期,可在狭小的空间内作业,传荷过程和受力性能明确,施工简便,质量可靠,缺点是承台留孔,锚杆预埋复杂。

2、锚杆静压方桩一般通过大型施工机械拔出,但位于室内的锚杆静压方桩由于室内净高受限,无法使用大型施工机械,拔桩施工难度大,不便于将锚杆静压方桩拔出。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解决了锚杆静压方桩由于室内净高限制从而不便于拔出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提供一种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方桩两侧的拔桩件,每个拔桩件均包括工字钢,工字钢的一端上设置有与方桩侧壁固定连接的钢板,工字钢的下翼板上固定有千斤顶,两个千斤顶的顶头均向下伸出与地面抵触将方桩从地面内拔起。

4、本方案中,通过将两个拔桩件分别固定在方桩的两侧壁上并利用千斤顶向下伸出从而将方桩从地面内拔起,整个拔桩件高度低,体积小,便于安装,相较于大型机械,更容易在室内进行拔桩作业,施工便捷、安装可靠、且成本低。

5、进一步地,钢板与工字钢的一端焊接相连。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保证了连接强度。

6、进一步地,钢板上开设有多个与连接件配合的通孔,连接件与通孔呈一一匹配关系,连接件穿过通孔并插入方桩上的预留孔内。通过连接件将钢板固定在方桩上,便于固定和拆卸。

7、进一步地,连接件为t型钢筋。采用t型钢筋便于利用其t型端限制插入位置。

8、进一步地,钢板与工字钢之间设有两根钢柱,两根钢柱的两端分别与工字钢的上翼板和钢板面焊接。两根钢柱的设置提高了钢板与工字钢的连接强度。

9、进一步地,在安装使用时,两根钢柱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45°。45°设置的钢柱更能抵消工字钢与钢板之间倾覆力矩。

10、进一步地,工字钢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焊接有多根加强筋。多根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工字钢的结构强度。

11、进一步地,千斤顶的底座与工字钢的下翼板螺栓连接,千斤顶的顶头上铰接设有钢垫板。钢垫板的设置提高了千斤顶的顶头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地面上的压强,保护地面的同时利于将方桩拔起。

1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其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的拔桩件高度低,体积小,便于安装,相较于大型机械,更容易在室内进行拔桩作业,且施工便捷、安装可靠、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方桩(1)两侧的拔桩件(2),每个所述拔桩件(2)均包括工字钢(24),所述工字钢(24)的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方桩(1)侧壁固定连接的钢板(21),所述工字钢(24)的下翼板上固定有千斤顶(26),两个所述千斤顶(26)的顶头均向下伸出与地面抵触将方桩(1)从地面内拔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21)与所述工字钢(24)的一端焊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21)上开设有多个与连接件(3)配合的通孔(22),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通孔()呈一一匹配关系,连接件(3)穿过通孔(22)并插入所述方桩(1)上的预留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t型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21)与所述工字钢(24)之间设有两根钢柱(23),两根所述钢柱(23)的两端分别与工字钢(24)的上翼板和钢板(21)面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钢柱(23)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24)的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间焊接有多根加强筋(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26)的底座与所述工字钢(24)的下翼板螺栓连接,千斤顶(26)的顶头上铰接设有钢垫板(2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锚杆静压方桩的拔桩装置,属于拔桩技术领域,解决了锚杆静压方桩由于室内净高限制从而不便于拔出的问题;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方桩两侧的拔桩件,每个拔桩件均包括工字钢,工字钢的一端上设置有与方桩侧壁固定连接的钢板,工字钢的下翼板上固定有千斤顶,两个千斤顶的顶头均向下伸出与地面抵触将方桩从地面内拔起。本技术的拔桩件高度低,体积小,便于安装,相较于大型机械,更容易在室内进行拔桩作业,且施工便捷、安装可靠、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彬,潘志昆,王海钦,陈伟,黄鹏飞,袁明星,叶伟敏,邓莉兰,周豪,张槐财,梁籽轩,仲敏,王晨,刘玥岩,杨红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一局集团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