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涝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23510发布日期:2024-04-08 11:11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涝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排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涝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1、防水涝排水装置是水利工程常用的装置,目的是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的水渠中一般会安装多级防水排水装置,将一定量的水积累在水渠内,同时还需要根据水渠内水量及时对装置调节,避免水量过大失控。

2、在雨季来临时,往往会突发大暴雨,致使水流量剧增,由于水量的增多,一些排水口因为排水管道较小,而雨水都是自流性的,对排水管道的压力较小,在水量过大时无法快速的将积水进行排放,过多的雨水就会产生堆积,从而造成水涝的情况。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防水涝排水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在排水口产生积水时,能够增加排水量,提高水效率高的防水涝排水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涝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道;聚水结构,所述排水管道固定于所述聚水结构的底端,所述聚水结构包括外围和聚水槽,所述排水管道固定于所述外围的底端,所述聚水槽设于所述外围的内部;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围的表面,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固定板、第一过滤孔、第二过滤孔和滑槽,所述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外围表面的居中处,所述第二过滤孔设于所述固定板表面的居中处,所述第一过滤孔设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外围,所述滑槽设于所述固定板底面的内部; 封闭结构,所述封闭结构安装于所述滑槽的内部,所述封闭结构包括封闭板、活塞和弹簧,所述封闭板安装于所述滑槽的内部,所述活塞固定于所述所述封闭板的一端,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塞的另一端;第一排水结构,所述第一排水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面,所述第一排水结构包括限位槽、排水斗、第一扇叶、第一固定架和第一排水口,所述排水斗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面,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排水斗顶端的侧壁,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于所述排水斗的底端,所述第一扇叶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表面,所述第一排水口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侧壁;第二排水结构,所述第二排水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底面的边沿。

3、优选的,所述封闭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推杆、第二连接件和浮球,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封闭板一端的底面,所述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所述浮球的顶面。

4、优选的,所述推杆贯穿且滑动于所述限位槽的内部,且所述浮球处于所述排水斗的内部,且所述浮球通过所述推杆于所述封闭板转动连接。

5、优选的,所述封闭板滑动于所述滑槽的内部,且所述活塞密封所述滑槽一端的内部,且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槽内侧壁的一端。

6、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水结构还包括第二扇叶、第二排水口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底面的边沿,所述第二扇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架侧壁的居中处,所述第二排水口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侧壁。

7、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聚水槽底端的内侧壁,且所述聚水槽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道连通。

8、优选的,所述排水斗将所述聚水槽分为内外两部分,且所述排水斗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排水管道连通,且所述排水斗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过滤孔和所述第二过滤孔之间。

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涝排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涝排水装置,首先所述固定板表面设的所述第一过滤孔和所述第二过滤孔能够过滤掉较大的外界垃圾,以防止堵塞所述排水管道,通过所述封闭板在所述弹簧的推力下封闭所述第一过滤孔,且处于所述弹簧一端的所述滑槽被所述活塞进行密封,在所述排水斗内积满水时,其浮球就会被水的浮力推起,使其推动所述推杆将所述封闭板向一端推去,使所述第一过滤孔展开与所述聚水槽连通,使所述固定板表面积的雨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孔进入到所述聚水槽的内部,在所述聚水斗的分隔下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孔内部的雨水会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口流入所述排水管道的颞部,在水流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口时,水的流动性会带动所述第二扇叶转动,使其形成虹吸,使其加速积水排放的速度,此装置具有便于在排水口产生积水时,能够增加排水量,提高水效率高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4)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4)、推杆(45)、第二连接件(46)和浮球(47),所述第一连接件(44)固定于所述封闭板(41)一端的底面,所述推杆(4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4)的内部,所述第二连接件(46)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杆(45)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46)固定于所述浮球(47)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45)贯穿且滑动于所述限位槽(51)的内部,且所述浮球(47)处于所述排水斗(52)的内部,且所述浮球(47)通过所述推杆(45)于所述封闭板(41)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板(41)滑动于所述滑槽(34)的内部,且所述活塞(42)密封所述滑槽(34)一端的内部,且所述弹簧(4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槽(34)内侧壁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结构(6)还包括第二扇叶(61)、第二排水口(62)和第二固定架(63),所述第二固定架(63)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54)底面的边沿,所述第二扇叶(61)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架(63)侧壁的居中处,所述第二排水口(62)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63)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架(6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聚水槽(22)底端的内侧壁,且所述聚水槽(22)通过所述第二排水口(62)与所述排水管道(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涝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斗(52)将所述聚水槽(22)分为内外两部分,且所述排水斗(52)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口(55)与所述排水管道(1)连通,且所述排水斗(52)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过滤孔(32)和所述第二过滤孔(33)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水涝排水装置。所述防水涝排水装置包括排水管道;聚水结构,所述排水管道固定于所述聚水结构的底端,所述聚水结构包括外围和聚水槽,所述排水管道固定于所述外围的底端,所述聚水槽设于所述外围的内部;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安装于所述外围的表面;封闭结构,所述封闭结构安装于所述滑槽的内部;第一排水结构,所述第一排水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面;第二排水结构,所述第二排水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底面的边沿。本技术提供的防水涝排水装置具有便于在排水口产生积水时,能够增加排水量,提高水效率高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荣,曾学敏,曾翰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合联创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5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