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防洪堤坝,具体为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洪堤。
背景技术:
1、防洪堤是指为了防止河流泛滥而建的堤坝,防洪堤在几百年前就已出现,防洪堤通常就是一堆泥土,土堆呈长条形,有时会沿河流、湖泊或海洋绵延数公里,防洪堤可以抑制河水,防洪堤内的水体可以上涨,但不会涌入毗邻土地。
2、近年来,大型坝堤都采用高科技的钢筋水泥建筑,在堤坝的建筑过程中,通常堤坝在长期受到水流的冲击,容易造成堤坝产生裂缝,水体逐步通过裂缝向内渗透,容易造成堤坝的崩塌,现有的一些堤坝会在靠近河流的一面安装有弹性板,用于抵挡部分河水的冲击力,但是弹性板在抵挡河水时无法对河水进行分流,河水还是会对防洪堤造成较大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洪堤,解决弹性板在抵挡河水时无法对河水进行分流,河水还是会对防洪堤造成较大的损坏,通过抗冲击板的设置,用于对水体冲击时的阻挡,通过对水体的阻挡减少水体对堤坝主体的冲击力,进而避免因水体对堤坝主体的冲击造成堤坝主体的渗透,通过若干块抗冲击板为一组共同使用,实现对冲击力的分散阻挡,通过分流槽的设置,用于将对抗冲击板冲击时的水体进行分流,进而通过对水体的分流减少水体对抗冲击板的冲击力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洪堤,包括堤坝组件、过道组件、抗冲击组件,所述堤坝组件包括堤坝主体,所述堤坝主体的顶部连接有堤坝顶层,所述堤坝主体的前端连接有堤坝底层,所述堤坝底层上部的内侧开设有集水底槽,所述堤坝主体一端的内侧开设有种植槽,所述过道组件包括过道墙体,所述过道墙体的顶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堤坝顶层的一端连接有稳固层,所述稳固层的内侧开设有排水顶槽,所述抗冲击组件包括抗冲击板,所述抗冲击板的一端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远离抗冲击板的一端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抗冲击板的一端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远离抗冲击板一端的外圈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圈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内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侧连接有第二弹簧。
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抗冲击板在水体冲击力作用下产生移动时,抗冲击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对第一弹簧施加作用力,然后第一弹簧受力压缩变形,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形变吸收运动能量,同时在此过程中抗冲击板对滑动杆施加作用力,然后滑动杆在抗冲击板作用力下向套管的底面进行滑动,滑动杆在滑动的过程中对第二弹簧施加作用力并使其压缩变形,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设置,能够对抗冲击板产生的作用力进行双重吸收,进而保障抗冲击板对水体冲击力的阻挡效果。
4、为了集水底槽里面的水体通过排水底槽排出堤坝底层: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堤坝底层远离堤坝主体的一端开设有排水底槽,所述排水底槽与集水底槽相连通。
6、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水体顺着分流槽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向下流动的水体进入集水底槽里面,然后集水底槽里面的水体通过排水底槽排出堤坝底层。
7、为了通过种植槽的设置,用于对植物的种植: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堤坝主体一端的内侧开设有排水侧槽,所述排水侧槽与相应的种植槽相连通。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水体顺着分流槽向下流动后,向下流动的水体进入种植槽,进而用于对种植槽里面植物的浇灌,当进入到种植槽里面的水体过多时,种植槽里面的水体通过排水侧槽排出,通过种植槽的设置,用于对植物的种植。
10、为了保障行走在堤坝顶层时的安全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道墙体共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过道墙体对称安装在堤坝顶层的顶部,所述安装板远离过道墙体的一端连接有防护网。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过道墙体的设置,用于对安装板、防护网的固定及支撑,通过防护网的设置,用于对堤坝顶层上部两侧的保护,进而保障行走在堤坝顶层时的安全性。
13、为了避免雨水在堤坝顶层上面的堆积: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堤坝顶层上部的内侧开设有过道水槽,所述稳固层与堤坝顶层相连接的一端同时与过道墙体相连接,所述排水顶槽与过道水槽相连通。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过道水槽的设置,用于将堤坝顶层上面的积水进行疏散,然后积水经过道水槽流入到排水顶槽后排出,进而避免雨水在堤坝顶层上面的堆积。
16、为了通过对水体的分流减少水体对抗冲击板的冲击力: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冲击板若干块为一组共同使用,所述抗冲击板远离堤坝主体一端的内侧开设有分流槽。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抗冲击板的设置,用于对水体冲击时的阻挡,通过对水体的阻挡减少水体对堤坝主体的冲击力,进而避免因水体对堤坝主体的冲击造成堤坝主体的渗透,通过若干块抗冲击板为一组共同使用,实现对冲击力的分散阻挡,通过分流槽的设置,用于将对抗冲击板冲击时的水体进行分流,进而通过对水体的分流减少水体对抗冲击板的冲击力。
19、为了提高抗冲击板与堤坝组件连接的稳固性: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块远离联动杆的一端与堤坝组件相连接,所述联动杆通过转动轴与支撑块转动连接。
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水体对抗冲击板造成冲击力后,抗冲击板受力产生移动,通过支撑块与联动杆的设置,能够提高抗冲击板与堤坝组件连接的稳固性。
22、为了能够对抗冲击板产生的作用力进行双重吸收: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抗冲击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抗冲击板的一端与堤坝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滑动槽壁体的一端与滑动杆相连接。
2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当抗冲击板在水体冲击力作用下产生移动时,抗冲击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对第一弹簧施加作用力,然后第一弹簧受力压缩变形,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形变吸收运动能量,同时在此过程中抗冲击板对滑动杆施加作用力,然后滑动杆在抗冲击板作用力下向套管的底面进行滑动,滑动杆在滑动的过程中对第二弹簧施加作用力并使其压缩变形,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设置,能够对抗冲击板产生的作用力进行双重吸收,进而保障抗冲击板对水体冲击力的阻挡效果。
1.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洪堤,包括堤坝组件(1)、过道组件(2)、抗冲击组件(3),所述堤坝组件(1)包括堤坝主体(11),所述堤坝主体(11)的顶部连接有堤坝顶层(12),所述堤坝主体(11)的前端连接有堤坝底层(13),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底层(13)上部的内侧开设有集水底槽(14),所述堤坝主体(11)一端的内侧开设有种植槽(16),所述过道组件(2)包括过道墙体(21),所述过道墙体(21)的顶部连接有安装板(22),所述堤坝顶层(12)的一端连接有稳固层(25),所述稳固层(25)的内侧开设有排水顶槽(26),所述抗冲击组件(3)包括抗冲击板(31),所述抗冲击板(31)的一端连接有联动杆(34),所述联动杆(34)远离抗冲击板(31)的一端连接有支撑块(33),所述抗冲击板(31)的一端连接有滑动杆(35),所述滑动杆(35)远离抗冲击板(31)一端的外圈套接有套管(36),所述套管(36)的外圈连接有第一弹簧(37),所述第一弹簧(37)的内侧开设有滑动槽(38),所述滑动槽(38)的内侧连接有第二弹簧(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底层(13)远离堤坝主体(11)的一端开设有排水底槽(15),所述排水底槽(15)与集水底槽(1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主体(11)一端的内侧开设有排水侧槽(17),所述排水侧槽(17)与相应的种植槽(16)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道墙体(21)共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过道墙体(21)对称安装在堤坝顶层(12)的顶部,所述安装板(22)远离过道墙体(21)的一端连接有防护网(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坝顶层(12)上部的内侧开设有过道水槽(24),所述稳固层(25)与堤坝顶层(12)相连接的一端同时与过道墙体(21)相连接,所述排水顶槽(26)与过道水槽(24)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板(31)若干块为一组共同使用,所述抗冲击板(31)远离堤坝主体(11)一端的内侧开设有分流槽(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33)远离联动杆(34)的一端与堤坝组件(1)相连接,所述联动杆(34)通过转动轴与支撑块(33)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用抗渗防洪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37)的一端与抗冲击板(31)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7)远离抗冲击板(31)的一端与堤坝主体(11)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9)远离滑动槽(38)壁体的一端与滑动杆(35)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