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

文档序号:37479053发布日期:2024-04-01 13:48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护坡

本技术涉及生态护坡,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1、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2、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7998118u)提出了一种生态护坡技术,它包括基体和边坡,边坡呈阶梯状设置在基体上,边坡的斜面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结构,边坡的最下方的斜面上开设有若干均布的基坑,基坑内填充有泥土层,泥土层内埋有小灌木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基坑内的土壤为小灌木种子提供生长养分,提高小灌木前期的成活率,伴随后期小灌木根系的壮大,既为自己的成长吸收充分的养料,也很好的起到了固坡稳坡的作用。

3、上述的一种生态护坡技术,在斜面上开设若干个基坑,基坑里面有泥土层,在泥土层里种植灌木,灌木的根系可以将坡面上的泥土巩固,这能够起到一定的固坡稳坡的作用,但是遇到暴雨雨水冲刷,即使有排水结构对暴雨进行分流,还是有可能将基坑和树木摧毁,因为土壤虽然有根系固定,却没有网面等外力将根系固定在土壤上让其更加稳定,在干旱天气时,没有水湿润也会让坡面干裂,土质疏松,到暴雨来临时,暴雨很容易就将疏松的泥土冲刷,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态护坡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护坡,解决了不能较好固坡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包括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的顶部连接有外框,所述坡体内设有保持土壤湿度的洒水组件,所述洒水组件包括连接在坡体上的水槽,所述水槽的内底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顶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蓄水箱内、另一端延伸至外框内的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上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上啮合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连接在外框的内部,所述第二水管的顶端连接有喷水管,所述外框内的一侧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在齿条上。

3、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内部一侧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蓄水箱的外部。

4、优选的,所述齿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阻位块。

5、优选的,所述蓄水箱内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蓄水箱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过滤网相适配的滑槽,所述过滤网的一侧连接有把手。

6、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之间设有旋转接头,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利用设置的旋转接头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过滤层相适配的滑槽,所述过滤层的外侧连接有拉手。

8、优选的,所述水槽的内底部连接有多个入水口。

9、优选的,还包括能够固定坡体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插接有第一地插和第二地插,所述第二地插的外部套接有金属网。

1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中,雨水通过进水管,经过过滤之后进入蓄水箱内,第一水泵将水抽到管道,再有旋转接头抽进第二水管内,电动伸缩杆带动齿条左右移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第二水管转动,喷水管也会跟着第二水管转动,这能够将水多方位喷洒向坡体,增加土壤粘度,暴雨来时能较好减少水土流失。

12、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地插将金属网固定在坡体表面上,第二地插通过固定座插进坡体的土壤深层处,固定座上的多个第一地插也插进坡体的土壤深层处,这能够起到一定的巩固土壤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生态护坡,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的顶部连接有外框(13),所述坡体(1)内设有保持土壤湿度的洒水组件,所述洒水组件包括连接在坡体(1)上的水槽(19),所述水槽(19)的内底部连接有进水管(20),所述进水管(20)的另一端连接有蓄水箱(4),所述蓄水箱(4)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水泵(5),所述第一水泵(5)的顶部连接有一端延伸至蓄水箱(4)内、另一端延伸至外框(13)内的第一水管(6),所述第一水管(6)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水管(7),所述第二水管(7)上连接有齿轮(8),所述齿轮(8)上啮合连接有齿条(10),所述齿条(10)连接在外框(13)的内部,所述第二水管(7)的顶端连接有喷水管(9),所述外框(13)内的一侧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2),所述电动伸缩杆(12)的伸缩端连接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的一端连接在齿条(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4)的内部一侧连接有分流管(22),所述分流管(22)的另一端延伸至蓄水箱(4)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1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阻位块(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4)内连接有过滤网(2),所述蓄水箱(4)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有与过滤网(2)相适配的滑槽,所述过滤网(2)的一侧连接有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6)和第二水管(7)之间设有旋转接头(21),所述第一水管(6)和第二水管(7)利用设置的旋转接头(21)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4)的内部两侧分别开设有与过滤层(3)相适配的滑槽,所述过滤层(3)的外侧连接有拉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9)的内底部连接有多个入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固定坡体(1)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15),所述固定座(15)上插接有第一地插(16)和第二地插(18),所述第二地插(18)的外部套接有金属网(1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坡,涉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所述坡体的顶部连接有外框,所述坡体内设有保持土壤湿度的洒水组件,所述洒水组件包括连接在坡体上的水槽,所述水槽的内底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水泵,本技术中,雨水通过进水管,经过过滤之后进入蓄水箱内,第一水泵将水抽到管道,再有旋转接头抽进第二水管内,电动伸缩杆带动齿条左右移动,齿条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第二水管转动,喷水管也会跟着第二水管转动,这能够将水多方位喷洒向坡体,增加土壤粘度,暴雨来时能较好减少水土流失。

技术研发人员:朱姿毅,胡海波,吴朝明,朱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林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817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