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1327发布日期:2024-01-26 22:56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灌注桩施工,尤其涉及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


背景技术:

1、根据桩基施工相关规范,灌注桩采用水混凝土浇筑时需要超灌混凝土0.5~1.0m,以保证桩头混凝土质量。超灌的混凝土在后期需要凿除(人工或机械凿除至设计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形成强度后,强度越高凿除难度越大,且凿除过程中容易对桩头造成破坏;因此,在灌注桩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终凝前(未形成强度)将超灌混凝土挖除,避免后期形成强度后再凿除,可以大大减少超灌混凝土处理难度,也能更好的保证桩头质量。

2、此外,在水上浇筑全护筒灌注桩时,直接挖除超灌混凝土时,不可避免会有混凝土掉入水体中,造成环境污染(环保要求)。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形成超灌混凝土护筒且能收集混凝土的收集料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既能为超灌混凝土提供护筒,又能收集重力自流和人工辅助使其流动的超灌混凝土,达到节能环保、避免后期桩头处理施工的目的。

2、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包括,

4、与待灌注的钢管桩对接的接长护筒,所述接长护筒于所述钢管桩上方形成用于形成超灌混凝土的超灌浇筑腔;

5、套设于钢管桩外侧,并朝上延伸至所述接长护筒顶部的接料斗,所述接料斗沿所述接长护筒以及钢管桩外侧,形成与钢管桩贴合的容纳槽;

6、所述接长护筒侧部设有与所述接料斗相通的流出口,所述流出口设有控制流出口开关的第一活动门。

7、优选地,所述接长护筒搭接在所述钢管桩上,且所述第一活动门位于所述接长护筒与钢管桩的搭接处。

8、优选地,所述流出口沿所述接长护筒的顶部开设至底部,合页构成的第一活动门铰接于流出口底部。

9、优选地,所述接料斗为环形接料斗,包括内环、外环以及连接内环和外环的环形连接板,所述内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钢管桩上。

10、优选地,所述内环贴合在钢管桩外侧上,且所述内环和外环于环形连接板两侧形成内侧短外侧长的容纳槽。

11、优选地,所述环形连接板上设置卸料口,以及控制卸料口开关的第二活动门,所述第二活动门通过合页铰接在卸料口处,且所述卸料口处设有控制第二活动门开关的插销。

12、优选地,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接长护筒之间形成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容纳体积大于所述超灌浇筑腔的浇筑体积。

13、优选地,所述接料槽为宽度小于超灌浇筑腔,且长度大于超灌浇筑腔的环形接料槽。

14、优选地,还包括接长护筒顶部部分延伸而成的吊耳,所述吊耳为2n个,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15、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门至少为2个,2个所述第一活动门与所述吊耳间隔错位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超长护筒,使得超灌混凝土浇筑时具有一定的围挡和支撑,确保了浇筑安全和稳定性,而流出口的增加,为后续的流出等提供了基础。

18、本实用新型中,增加的接料斗,使得浇筑后但是强度不强的超灌混凝土能够通过流出口进入接料斗中,后续直接通过接料斗排出,减少了超灌浇筑腔的拆卸成本。

1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活动门等的设置,使得收集到的超灌混凝土能够及时进行清除,并通过卸料口混凝土自流至渣箱中;不能自流部分人工用耙子或铲子辅助卸至渣箱,最后用水管将卸料斗冲洗干净。使得混凝土能够再次被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长护筒搭接在所述钢管桩上,且所述第一活动门位于所述接长护筒与钢管桩的搭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口沿所述接长护筒的顶部开设至底部,合页构成的第一活动门铰接于流出口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为环形接料斗,包括内环、外环以及连接内环和外环的环形连接板,所述内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钢管桩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贴合在钢管桩外侧上,且所述内环和外环于环形连接板两侧形成内侧短外侧长的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板上设置卸料口,以及控制卸料口开关的第二活动门,所述第二活动门通过合页铰接在卸料口处,且所述卸料口处设有控制第二活动门开关的插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接长护筒之间形成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容纳体积大于所述超灌浇筑腔的浇筑体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槽为宽度小于超灌浇筑腔,且长度大于超灌浇筑腔的环形接料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长护筒顶部部分延伸而成的吊耳,所述吊耳为2n个,所述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门至少为2个,2个所述第一活动门与所述吊耳间隔错位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超灌混凝土收集料斗,包括,与待灌注的钢管桩对接的接长护筒,所述接长护筒于所述钢管桩上方形成用于形成超灌混凝土的超灌浇筑腔;套设于钢管桩外侧,并朝上延伸至所述接长护筒顶部的接料斗,所述接料斗沿所述接长护筒以及钢管桩外侧,形成与钢管桩贴合的容纳槽;所述接长护筒侧部设有与所述接料斗相通的流出口,所述流出口设有控制流出口开关的第一活动门。本技术中,通过增加接长护筒和流出口,不仅确保了超灌混凝土浇筑中的防护,而且能够将未形成强度的超灌混凝土通过流出口进行处理挖出,减少了超灌混凝土的处理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时亮,严鸿瑞,叶林,宋成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6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