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1487发布日期:2024-03-22 10:4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柱网承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力度日益增大,需要设置超深超大面积地下室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受周边环境、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因素制约,目前地下室设计及施工中遇到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吸待解决,地下室抗浮问题即是其一,同时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推行工业厂房的建设,厂房中由于建筑功能及生产功能的需要,往往采用大柱跨,这对塔楼下方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设计往往带来更多的难度及挑战,原底板钢筋上再附加钢筋,会导致钢筋过密,影响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包括:

3、柱网承台组件,所述柱网承台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柱,所述柱网承台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柱;

4、加厚区,所述加厚区固定连接于柱网承台组件的底部,所述加厚区的厚度为150㎜。

5、优选的,所述加厚区包括底板水平部,所述底板水平部固定套接于底柱外壁的顶部,所述底板水平部的顶部与柱网承台组件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底板水平部顶部的边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箱体部,所述竖直箱体部固定套接于柱网承台组件外壁的底部,所述竖直箱体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顶部与柱网承台组件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部的边侧固定连接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固定连接于柱网承台组件的底部,所述倾斜部的边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水平部固定连接于柱网承台组件的底部。

8、优选的,所述柱网承台组件包括浇筑水泥,所述浇筑水泥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板顶钢筋、多个第一板底钢筋、多个第二板底钢筋、多个斜插钢筋、多个第三板底钢筋、多个竖直钢筋和多个纵向钢筋。

9、优选的,所述板顶钢筋固定嵌设于浇筑水泥内部的顶部,所述第一板底钢筋固定嵌设于浇筑水泥内部的边侧、多个第二板底钢筋,所述斜插钢筋交叉设置于第二板底钢筋和第一板底钢筋之间。

10、优选的,所述第三板底钢筋固定嵌设于浇筑水泥内部的底部,所述竖直钢筋固定嵌设于浇筑水泥的内部,所述纵向钢筋横向固定嵌设于浇筑水泥的内部,所述竖直钢筋与第三板底钢筋和第二板底钢筋交错设置。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本实用新型利用柱网承台组件和加厚区的配合使用方式,通过加厚柱网承台周边一定范围的厚度,改善承台周围底板受力,可以有效满足承台冲切的要求及降低整体柱跨板厚,同时设置加厚区后,也降低了承台周边范围底板底配筋,单独在加厚区配置底部钢筋,不需采用在原底板筋上附加,亦能避免钢筋过密,难以施工,经济效益及施工便利性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区(4)包括底板水平部(41),所述底板水平部(41)固定套接于底柱(2)外壁的顶部,所述底板水平部(41)的顶部与柱网承台组件(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水平部(41)顶部的边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箱体部(42),所述竖直箱体部(42)固定套接于柱网承台组件(1)外壁的底部,所述竖直箱体部(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平部(43),所述第一水平部(43)的顶部与柱网承台组件(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43)的边侧固定连接有倾斜部(44),所述倾斜部(44)固定连接于柱网承台组件(1)的底部,所述倾斜部(44)的边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水平部(45),所述第二水平部(45)固定连接于柱网承台组件(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网承台组件(1)包括浇筑水泥(11),所述浇筑水泥(1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板顶钢筋(12)、多个第一板底钢筋(13)、多个第二板底钢筋(14)、多个斜插钢筋(15)、多个第三板底钢筋(16)、多个竖直钢筋(17)和多个纵向钢筋(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顶钢筋(12)固定嵌设于浇筑水泥(11)内部的顶部,所述第一板底钢筋(13)固定嵌设于浇筑水泥(11)内部的边侧、多个第二板底钢筋(14),所述斜插钢筋(15)交叉设置于第二板底钢筋(14)和第一板底钢筋(1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底钢筋(16)固定嵌设于浇筑水泥(11)内部的底部,所述竖直钢筋(17)固定嵌设于浇筑水泥(11)的内部,所述纵向钢筋(18)横向固定嵌设于浇筑水泥(11)的内部,所述竖直钢筋(17)与第三板底钢筋(16)和第二板底钢筋(14)交错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大跨度柱网承台周围底板受力的结构,包括柱网承台组件,柱网承台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柱,柱网承台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柱,加厚区,底板水平部固定套接于底柱外壁的顶部,底板水平部的顶部与柱网承台组件固定连接,底板水平部顶部的边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箱体部,竖直箱体部固定套接于柱网承台组件外壁的底部。本技术利用柱网承台组件和加厚区的配合使用方式,通过加厚柱网承台周边一定范围的厚度,改善承台周围底板受力,同时设置加厚区后,也降低了承台周边范围底板底配筋,单独在加厚区配置底部钢筋,不需采用在原底板筋上附加,亦能避免钢筋过密,难以施工,经济效益及施工便利性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黄仕健,李茂林,肖锦,杜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2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