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冠梁及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7082发布日期:2024-03-22 10:29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钢冠梁及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土木建设,尤其涉及一种预制钢冠梁及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基坑工程中,钢管桩由于具有较好的强度,作为支护结构时,设置完毕后便可以直接开挖基坑,能够显著提高基坑施工速度。当钢管桩作为悬臂式支护结构时,独立的钢管桩的稳定性较差,需要在地面的桩顶设置冠梁将所有钢管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如何安全、快速施工冠梁是充分发挥钢管桩支护基坑优势的关键环节。目前大多数钢管桩基坑支护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冠梁。

2、专利cn217325394u一种用于钢管桩基坑支护的槽钢冠梁连接结构,其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钢管桩以及对称设置在钢管桩出露段两侧的槽钢;所述槽钢与钢管桩之间设置有异型混凝土垫块,所述异型混凝土垫块分别与槽钢、钢管桩相抵接,并通过若干紧固件固定。

3、由于基坑的四周均需设置钢管桩,因此多个钢管桩整体排布呈方形设置,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只能对呈一条直线布设的钢管桩进行固定,无法对转角处的钢管桩进行固定,使得呈方形布设的多个钢管桩的整体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预制钢冠梁,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对呈一条直线布设的钢管桩进行固定,无法对转角处的钢管桩进行固定,使得呈方形布设的多个钢管桩的整体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钢冠梁,用于固定多个间隔布设的钢管桩,该预制钢冠梁包括多个线性连接组件和多个转角连接组件,每一所述线性连接组件用于固定呈线性布设的钢管桩,每一所述转角连接组件用于固定转角处的钢管桩,相邻的两个所述线性连接组件之间或者相邻的所述线性连接组件和所述转角连接组件之间均设有连接结构,多个所述线性连接组件和多个所述转角连接组件共同配合用以固定多个钢管桩,以使得多个钢管桩形成一整体结构。

3、可选地,所述线性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线性构件和第一连接件,两个所述线性构件沿内外侧相对设置,每一所述线性构件用于与钢管桩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线性构件,用于将两个所述线性构件夹持钢管桩相对的两侧。

4、可选地,所述线性构件朝向另一所述线性构件的一侧设有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用于供钢管桩放置。

5、可选地,所述容纳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容纳槽沿所述线性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

6、可选地,所述转角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角构件、第二转角构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转角构件和所述第二转角构件沿内外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转角构件和所述第二转角构件用于与钢管桩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角构件和所述第二转角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转角构件和所述第二转角构件夹持于钢管桩相对的两侧。

7、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角构件朝向所述第二转角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转角凹槽,所述第二转角构件朝向所述第一转角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角凹槽,所述第一转角凹槽和所述第二转角凹槽共同围合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用于供转角处的钢管桩放置。

8、可选地,所述第一转角凹槽和所述第二转角凹槽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转角凹槽和多个所述第二转角凹槽一一对应。

9、可选地,所述预制钢冠梁还包括楔形调节块,所述楔形调节块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楔形调节块用于与钢管桩抵接,以调整钢管桩的位置,其中,所述楔形调节块具有用于朝向钢管桩的抵接侧,所述抵接侧呈弧形设置。

10、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其中之一设于所述线性连接组件,另一设于所述转角连接组件,或者所述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分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线性连接组件。

11、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12、多个钢管桩,多个钢管桩用于沿基坑的四周的周侧间隔布设,多个所述钢管桩之间设有连接板;

13、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钢冠梁,所述预制钢冠梁连接多个所述钢管桩,以使得多个所述钢管桩形成一整体结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钢冠梁,线性连接组件用于固定呈线性布设的钢管桩,转角连接组件用于固定转角处的钢管桩,相邻的两个线性连接组件之间或者相邻的线性连接组件和转角连接组件之间均设有连接结构,具体使用时,首先通过转角连接组件对处于基坑转角处的钢管桩进行连接固定,随后此处的转角连接组件的两端通过两个连接结构分别连接两个线性连接组件,以通过两个线性连接组件连接固定基坑相邻两侧的钢管桩,再根据基坑侧面的钢管桩的数量,线性连接组件选择另一线性连接组件或者转角连接组件进行连接,如此即可对整个基坑周侧的钢管桩进行连接固定,由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线性连接组件之间或者相邻的所述线性连接组件和所述转角连接组件之间均设有连接结构,使得多个线性连接组件和多个转角连接组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进而在固定钢管桩时,同样使得多个钢管桩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好,并且通过预制钢冠梁施工周期短,方便安装和拆卸,能够重复使用,降低了建设成本。

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钢冠梁,用于固定多个间隔布设的钢管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线性连接组件和多个转角连接组件,每一所述线性连接组件用于固定呈线性布设的钢管桩,每一所述转角连接组件用于固定转角处的钢管桩,相邻的两个所述线性连接组件之间或者相邻的所述线性连接组件和所述转角连接组件之间均设有连接结构,多个所述线性连接组件和多个所述转角连接组件共同配合用以固定多个钢管桩,以使得多个钢管桩形成一整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钢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线性构件和第一连接件,两个所述线性构件沿内外侧相对设置,每一所述线性构件用于与钢管桩抵接,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线性构件,用于将两个所述线性构件夹持钢管桩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钢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构件朝向另一所述线性构件的一侧设有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用于供钢管桩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钢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容纳槽沿所述线性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钢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角构件、第二转角构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转角构件和所述第二转角构件沿内外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转角构件和所述第二转角构件用于与钢管桩抵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角构件和所述第二转角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转角构件和所述第二转角构件夹持于钢管桩相对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钢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角构件朝向所述第二转角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转角凹槽,所述第二转角构件朝向所述第一转角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转角凹槽,所述第一转角凹槽和所述第二转角凹槽共同围合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用于供转角处的钢管桩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钢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角凹槽和所述第二转角凹槽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转角凹槽和多个所述第二转角凹槽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钢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冠梁还包括楔形调节块,所述楔形调节块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或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楔形调节块用于与钢管桩抵接,以调整钢管桩的位置,其中,所述楔形调节块具有用于朝向钢管桩的抵接侧,所述抵接侧呈弧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钢冠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其中之一设于所述线性连接组件,另一设于所述转角连接组件,或者所述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分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线性连接组件。

10.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钢冠梁及基坑支护结构,预制钢冠梁包括多个线性连接组件和多个转角连接组件,每一所述线性连接组件用于固定呈线性布设的钢管桩,每一所述转角连接组件用于固定转角处的钢管桩,相邻的两个所述线性连接组件之间或者相邻的所述线性连接组件和所述转角连接组件之间均设有连接结构,多个所述线性连接组件和多个所述转角连接组件共同配合用以固定多个钢管桩,以使得多个钢管桩形成一整体结构。本技术整体稳定性较好,并且通过预制钢冠梁施工周期短,方便安装和拆卸,能够重复使用,降低了建设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龙飞,黄俊,谢昭宇,王济君,杨子跃,周剑波,林元俊,高超,曾颖,王延涛,阮鲲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三局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1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